证券时报:汲取日元升值背后的经验教训

时间:2011-10-17 10:3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证券时报评论员 8月19日,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达到1:75.95,创出布雷顿体系崩溃、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的新高。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那时开始,日元兑美元就开始走上了新一轮大涨小回的升值之路,4年时间内日元升值幅度达到35%。近期,欧债危机和美债

证券时报评论员

8月19日,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达到1:75.95,创出布雷顿体系崩溃、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的新高。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那时开始,日元兑美元就开始走上了新一轮大涨小回的升值之路,4年时间内日元升值幅度达到35%。近期,欧债危机和美债风险相继成为全球市场动荡源头,日元再度展现急升走势,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的日本难以容忍日元过强,日本央行多次入市干预,但这种单方面干预并未遏制日元升值之势,央行反而在其中遭到损失。

眼下日元的强势,并非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于美欧,而是在全球市场动荡下的避险资金回流日本所致。日本为全球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外部市场风险上升使大量日本投资者选择日元回流,从而推高日元汇率。目前日本官方外汇储备为1.1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私人部门持有的外汇资产大约有5万亿美元,私人部门庞大的外汇资产中只要一小部分撤回本土,就会形成日元升值的压力。

资金流动等因素影响可以解释汇率的短期波动,但日元的长期持续升值则主要源于日本的独特经济结构。日本经济具有亚洲社会常见的高储蓄特点,即便是进入老龄化之后中国评论网,高储蓄现象仍然没有消失。日本政府财政状况严峻,公共债务/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超过220%,从表面上看,其形势比希腊、意大利以及深受债务困扰的美国还要严重得多,但日本国债市场仍能维持着极低的利率,政府高负债也没有阻挡住日元持续的升值趋势,这是因为国内的高储蓄为政府债务提供了融资,与美国、希腊等国严重依赖外资为公共债务融资不同的是,日本公共债务90%为国内投资者持有。

高储蓄的一个结果就是造就了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国地位。1980年代末期日美构造协议以来,日本企业为应对日元升值而掀起海外投资,很多制造企业把产能转向东南亚和中国,但这并没有减少总体顺差增长的势头,日本与东南亚、中国之间的贸易成为顺差新的源头。高储蓄的另一个结果是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从国际投资净头寸看,日本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地位保持了20年,截至2010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高达3.07万亿美元。

长期的顺差和债权国地位,说明日本内部需求不足、储蓄过多,不得不向外输出资本,这种在发达经济体中比较特殊的现象,构成了日元的长期升值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日元即便是在泡沫破灭之后“失去的20年”中,依然以升值为主要趋势。然而,日元升值又反过来不受日本政府和工商界的欢迎,日本央行干预汇市次数很多,而调控汇率的结果是顺差进一步累积,进一步增加升值的压力,这构成了一种矛盾的循环。可以说,日元在外汇市场的长期和短期表现,是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一个外在表征,而日本政府及社会对日元汇率的态度又是其经济发展思路的体现。

日元在过去20年来的表现,以及这种表现背后隐藏着问题,值得中国人思考,其经验教训也值得中国人借鉴。

长期以来,日元升值被国内普遍认为是导致日本“失去的20年”的罪魁祸首中国证券业协会,但这只是一种错误的成见。1980年代中期美国与日本、德国分别签署了升值协议,日元和当时德国马克都出现了升值走势招商证券,但德国经济并未因此陷入停滞。根据史料,当时日元升值并非完全受美国胁迫,日元升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主动,且日本政府允许日元的升值幅度远高于美国期望值,甚至一度还出现了七国集团(G7)联合干预日元过快升值的行动。其次,正如后来我们看到的,日元的长期升值趋势并未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贸易顺差继续有所扩大,这与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而贸易顺差迭创新高相类似。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顺差就是一个必然结果。

1980年代日元升值之后,日本经济出现的正反两方面问题可以给中国以一定的警示。反的方面有两点:一是日本政府为阻挡热钱流入,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催发了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化,最终泡沫的破裂毁灭了大量财富,在国民之间制造了严重的代际不公平。2005年日本央行官员公开承认,当年的低利率政策是一项错误的政策。二是日本国内的结构改革进展有限,内需始终未能有效提升,内部结构矛盾转化为外部失衡的机制未能彻底切断。

正的方面是,日本企业在资产泡沫的压力下,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泡沫导致私人部门运营成本高企,非核心制造业开始大量向外转移,日本企业在本国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海外大量投资,也使得1990年以来GDP口径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口径计算的国民财富出现较大差异,所谓失去的20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日本的经验揭示,一个高储蓄率和生产效率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体,其货币升值压力是一个难以被人为控制的长期过程。关键不是人为阻挡这种升值趋势,而是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如果不能扩大消费内需,升值就成为必然银河证券,升值不会制造泡沫,抑制升值的不当低利率政策才是泡沫根源,当下我们最应该反思的就是这方面。另一方面,要将升值压力转化成产业升级的动力,如果刻意维护低水平出口竞争力,迟迟不让人民币浮动,那么不仅经济内部失衡和外部摩擦难以解决,而且经济转型升级的向上动力被遏制,进而陷入低水平发展的陷阱。

责任编辑:NF040

(责任编辑:乖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