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营造更好的环境

时间:2021-09-22 16:57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何乐 点击:
国家统计局2021年8月22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
       9月15日至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率“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民主监督调研组在四川调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强卫、王尔乘,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参加调研。“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是全国政协紧扣“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开展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川日报,2021.09.22)
       国家统计局2021年8月22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转变。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
人口老龄化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例如: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
     如何让农村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笔者建议:一是把社保、个人储蓄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社会商业保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多管齐下,提高老年人“夕阳”时段的抵御风险能力。二是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或村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三是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围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生产各种老年消费品。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建立老年人服务志愿者队伍,多举办专为老年人定制的文化和生活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健康舒适的生活服好务。四是动员外出务工青壮年常回家看看。社区或村干部加强辖区的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情况监督,确保老年人有稳定的赡养费。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村或社区联系外出务工青壮年每年节假日至少回家1次看望在家留守的父母,让留守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