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三苏”家风 扬清廉政风

时间:2023-05-29 17:15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王雯 点击:
肩负时代的重任,不能松懈怠慢,广大党员干部就要不断学习,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做一个本领过硬、以人为本、心中有道、坚守底线的清廉干部,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5月10日,四川省第二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在眉山拉开帷幕,以“清风润万家 廉韵启新程”为主题开展两个阶段16项主题活动,以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全社会营造干部思廉、人人知廉、家风塑廉的浓厚氛围。
      启动仪式上,舞蹈节目《诗书眉山 廉脉千年》以“三苏好家风”为贯穿,用舞蹈艺术的形式,梳理了三苏家风“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起源和发展脉络,突出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廉洁思想,同时展现眉山的悠久文化和厚重历史底蕴。
在廉洁文化中,家风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三苏”父子能够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并获得“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赞誉,离不开苏氏一门良好家风的息息相关。读书正业传家远,孝慈仁爱育苏贤,非义不取有气节,为政清廉守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三苏”的家风中汲取养分,从自身做起,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廉洁品格,将廉洁植根于工作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正业,炼就过硬本领。《三字经》中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讲的就是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奋发读书的故事。在苏轼、苏辙成长过程中,苏洵的影响也颇大,这让苏轼从小就饱读诗书,在年轻时就写下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青春豪言。正是因为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才成就了一门“三苏”的千古佳话,文学造诣冠绝古今,少有超越者。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还要有为人民服好务的能力和本领,炼就为人民服好务过硬本领,一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和引领实践;二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孝慈仁爱,坚持以人为本。苏洵在修编的《苏氏族谱》中告诫子孙:“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在为苏洵的父亲苏序作《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中曰:“君轻财好施,急人之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偿之,君辞不受”。这些都体现了苏氏一门孝慈仁爱、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良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以人为本,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信念、脚下的行动。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坚持人民至上,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坚守人民立场,站在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四要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创造者,是共和国真正的英雄。
    非义不取,坚守心中道义。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的文章中讲述了母亲程夫人教育子女不取外财,不贪他人之物的故事。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是说只要不是属于我的东西,那怕就是一丝一毫也不会去拿。苏轼和其母亲都在用他们的方式诠释着他们心中的道义,并将其作为家风予以传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名利之于个人,犹如人生中一道必答的考题,无法回避漠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答好这道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能否坚守住心中的道义,牢固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首先,心中的道义必须是正确的,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义”是对人们的行为的正当性所作出的道德判断,心中的道义只有在正确的情况下,坚守才有意义;其次,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义”和“利”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不是要在二者中取其一去其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只要方法和手段是正当的,就是可取的,一味强调以以“义”制“利”,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会失去发展的活力,但当二者出现矛盾是,以“义”为上。
   为政清廉,坚守底线思维。苏轼的廉政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六事廉为本赋》里面,“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就出自于此赋。他认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为官从政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首。以廉为本的信念,贯穿苏轼一生。直到临终前不久,他还写下“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的诗句。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守住廉洁底线,在工作中、生活中,守住“廉洁关”。守住“廉洁关”,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要严守秉公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铭记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之于民,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做到不该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能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三要坚守纪律底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不可触碰党纪国法,必须坚守住这个底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肩负时代的重任,不能松懈怠慢,广大党员干部就要不断学习,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做一个本领过硬、以人为本、心中有道、坚守底线的清廉干部,为振兴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