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能搞“数字脱贫”

时间:2017-12-19 12:05来源:中评网 作者:廖波 点击:
有些地方在制定扶贫政策、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方面依然存在不严不实、面子工程、一刀切等问题,很多第一书记对扶贫领域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奈
         有些地方在制定扶贫政策、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方面依然存在不严不实、面子工程、一刀切等问题,很多第一书记对扶贫领域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奈。(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各地落实情况如何?
     然而,一些地方的“精准扶贫”成了“精准填表”。扶贫工作的确要避免疏漏和失误,但不能脱离实际,为了迎检,扶贫档案不能有一丝涂改,稍有改动就得重填,夸张的地方改来改去的表格甚至达到了9套,这让填报各种表格成了扶贫工作最大负担,不免引人深思。
究其本源,这种形式主义还是源于考核验收不重实际,导致基层栽盆景。
      扶贫又扶志,扶的是领导干部的志。要搞好扶贫工作,首先需要培养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志向;其次,需要改善考核监督机制,脱离考核监督只看表面、看数据的误区,让按时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让考核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并将随机考核与实地实事考核纳入重点。一方面,可以打消干部迎检时政绩数据不够“华丽”的后顾之忧,减少为迎检做表面工程的时间,更客观的反应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倒逼干部把精力花在要害上,拿出过硬的办法,踏踏实实干实事。扶贫工作有特殊性,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深入实际潜心找规律才能找准脱贫药方。
      扶贫又扶志,扶的是贫困群众的志。脱贫攻坚,不仅是单纯为贫困户买几头牛羊那么简单。对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不能高估,对存在的困难不能低估。从贫困户群体的分布上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在数字上急于求成,避免“一帮扶就脱贫、不帮扶就返贫”的现象。要想真正脱贫,首先要思想上脱贫,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思想上拔除穷根。只有树立自我脱贫意识,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