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古觉村驻村干部彭杨在做晚饭。 新华社记者 李力可 摄 新华社成都3月22日电 夜里9点半,一团浓稠的雾气将房屋、操场包裹起来,一个小时前还在闪烁的满天繁星隐去了身影。借宿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瓦古乡尼勒觉村小学的第二个夜晚,我们与扶贫干部围坐在饭桌边,饭菜已经凉了很久,“龙门阵”还在继续。 此行凉山,我们从昭觉到美姑一路走来,探访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偏远村庄。今年是脱贫攻坚冲刺之年,凉山还有17.8万贫困人口要脱贫,四川省7个未摘帽的县全部集中在凉山,其中就有我们蹲点的美姑县。 尼勒觉村离乡政府20公里,海拔2340米的村小是我们借宿的地方。 由于疫情,学校还没有迎回师生,我们的“室友”是同样借宿在此的4位驻村扶贫干部——48岁的曾建平,来自乐山市夹江县发改局,是位转业的老兵;25岁的刘翔,来自遂宁市卫健委;40岁的王章,来自乐山市井研县中心小学;39岁的彭杨,来自成都市公安局。四个大老爷们同吃同住已近两年,白天各干各的活,夜里聚在一起,活像一家四口。 老曾烧得一手好菜,但村小厨房的条件实在简陋——水管接在室外,无论寒暑,洗碗洗菜都在户外。电炉也用了些年头,每次拧开关都得把手擦干,一不小心就会被“崩”到。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大厨施展才华,厨房里有泡菜坛,也有自制的萝卜干。 每天早晚是尼勒觉村最冷的时候。特别是太阳落山后,气温能从二十多摄氏度降至两三度。 借宿的两晚,彭杨将他的“单间”让给了记者。这间原来堆放杂物的仓库入夜后更加阴冷,寒气透过薄薄的门板渗进来,即使开着电暖器,也只能暖和机身周围一小块地方。 洗漱是每天最纠结的事情。只有在这里才能意识到,城市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是种奢侈:水龙头里24小时的热水,一按即冲的马桶,不会被风吹得咔咔作响的门…… 保障安全用水是“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也是大凉山移风易俗、引导村民养成“五洗”(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然而,寒冷加上热水不便,我们的“好习惯”也犯了懒。 尼勒觉村党支部书记沙马石日说,过去祖祖辈辈吃水都靠人背。因为珍贵,绝不能浪费在洗衣这类“面子功夫”上。两年前,这里铺设了管道,建起了蓄水池,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一些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但基础设施的改善并不能一夜间改变生活习惯,房内凌乱、不注重个人卫生,“视觉贫困”是许多贫困村的共同点。 对于老兵曾建平来说,尼勒觉村是他的新战场。“我服役的部队是经历过长征和抗战的老虎团,现在来扶贫也是打仗。从每天叫村民洗脸、洗手做起,一件件小事做好,面貌一定就会改变。现在美中不足的是自来水水压不够,群众家里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出不来。”老曾说,今年要争取资金,解决这个问题。 尼勒觉村在册有180户739人,去年摘了帽。许多村民已经通过易地安置、村内集中安置等途径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新居。 “现阶段脱贫主要是靠了国家的好政策。”老曾给记者算了笔账,除去建房、修路等大笔投入,仅去年一年,全村光是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10个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低保、残疾人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就超过100万元,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瓶颈。 去年,村里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养了10只羊,年底卖掉两只挣了3000元。这成为尼勒觉村历史上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 彭杨驻村的古觉村情况也类似。今年,村里46户贫困户将全部迁入新居,但要摘帽还必须发展集体经济。 瓦古乡如今村村都建起了牛圈,下一步全乡将重点发展肉牛产业。 在帮扶干部们看来,“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绝对贫困,但要拥抱新生活,必须解决思想意识的落后。 瓦古乡邻近南红玛瑙的矿脉,当地不少人前些年因为南红发了财,却宁肯把钱花在高额彩礼、做迷信活动、大办白事、去县城州府“高消费”几把,也不愿改善生活条件。 “过去这里闭塞,走出去的人少,不知道更好的生活什么样。现在村里打工的年轻人多了,也慢慢带回了新思想,有了改变的动力。”他说。 尼勒觉村小只有两间教室,虽然条件简陋,但学校从不缺关注,3位老师都是支教的志愿者,扶贫干部也带来了很多资源。彭杨的“单间”里,不仅有成箱的饭盒、食品,还有两大箱口罩,都来自朋友的捐赠。 学校门口有一块远近闻名的足球场,由英国著名球星迈克尔·欧文捐赠,2018年建成。在这早春时节的大山里,绿色的人工草皮和大山暗沉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球场是全村人的宝地,每当孩子们踢球时,周围就站满了观众。 这给了彭杨很大触动,“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潜移默化出积极向上的力量。”他说。最近,他又联系了爱心人士,准备在山下再建个足球场。 在村里待了三天后下山,我们被运送建筑材料的大卡车堵住了,正好有机会观赏风景。不知不觉间,小溪边高大的辛夷花已在枝头怒放,道旁的野花比来时更加繁茂,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在提醒我们——改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脱贫攻坚|记者蹲点大凉山腹地 触摸改变感受新生
时间:2020-03-23 10:24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吴光于、李力可 点击:
次
触摸改变,面对挑战,感受新生——在大凉山腹地蹲点的日与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为官不言”不是个好作风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丨新华时评:“为官不言”不是个好作风。...
- 落榜不落志,有抱负定会梦想照进现实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胸怀大志,有远大抱负,将来不管在什么...
- “天价”奢华粽子谁来监管?
端午节临近,“新华视点”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
- 过仲夏端午,守文化“富矿”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喝雄黄酒、手臂系五色线……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为了...
- “千万工程”调研行丨从这里看见未来乡村的模
“千万工程”调研行丨从这里看见未来乡村的模样——浙江美丽乡村调研走笔。...
- 破壁垒优服务 多地出台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多地出台措施敞开“大门”——破壁垒优服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 “为官不言”不是个好作风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