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老“备”着极容易“伤仲永”

时间:2021-06-10 17:1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干部培养是需要梯次的,中老青有序更迭换代,干部晋升和选用的层次分明,为干事创业、地方发展、民生福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干部培养是需要梯次的,中老青有序更迭换代,干部晋升和选用的层次分明,为干事创业、地方发展、民生福祉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各地各单位都会储备“后备干部”,作为机关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干部干部,干字当先。“后备干部”往往就是好苗子、有里子,从政治品质、到个人能力、再到文化水平、又到综合素质,在同龄年前干部中必然属于佼佼者和脱颖者,故此能够被领导认可、组织看重、群众信赖。
      如何将“后备干部”这股先天性的优势,转化为今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动力,就得把“后备干部”推出去打磨、拉出去“遛弯”。事实上,少数机关单位和基层地方对“后备干部”缺乏管育机制,甚至把“后备干部”老备着、藏着、掖着,导致后备干部空背负“后备标签”,没有“打前锋”的经历和扛重责的体验。以致,在实际工作中能力锻炼、实践训练较少,个人成长空间收窄,沦为了资质平庸、缺乏胆魄、担当不足、本领弱化的“后进者”,如同“伤仲永”一般,让“后备干部”身上的锐气与优势消弭与式微。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后备干部”往往最显著和最直观的特征就是年轻,缺乏经验、能力不足是客观因素,若不加以打磨和锻造,必然会让后备干部这块好钢生锈。千里马只有翻山越岭才能奔驰豪迈,雄鹰唯有展翅翱翔才可扶摇直上。“后备干部”被备着、放在“温室”育养,缺乏墩墩苗、压压担的磨练,必然难以成大器、挑大梁、办大事。事实上, 个别年轻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存在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正是缺乏练胆识、扛担子的经历,导致对大事难事问题化解办法不多、能力跟不上,各种恐惧、焦虑、浮躁等情绪自然表现出来。
    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后备干部走出去、搏浪击水,多到矛盾窝里钻钻、多接接烫手山芋、多当当热锅蚂蚁,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厚积本领,在经一事、修一能中提高能力,在立一竿、见一影中砥砺智慧,方能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使命,展示“后备干部”的新作风新面孔。少数机关单位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有“虎爸虎妈”的脾气,舍得把“后备干部”扔出去,一方面要健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要有严管和厚爱机制,倒推后备干部击楫中流、奋勇当先、扬鞭奋蹄。
     解铃还须系铃人。“后备干部”是选择安逸的温室,还是竞放的森林,根本上还看自己是否具备内生动力和政治自觉。个别后备干部不敢作为、不愿挑担、不想干事,习惯躺在功劳簿上和“一亩三分地”上坐享其成,甚至认为进入“后备”就可四平八稳、坐等提拔,此种苗头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别让后备干部自我“伤仲永”,浪费了组织培养的资源与政策,也伤害了群众感情。所见,别让“后备干部”老备着,还得从激发后备干部激情和主动性抓起。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