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梨花风起正清明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4月5日即将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梨花风起正清明”,此时节,草木发华,多种果树进入花期,各地的多种农作物也将要播种。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一份怀想 一份牵念 梨花飞、燕子来。这时既是播种、中耕或采茶、植树的时候,也是开展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亲近自然活动的时节。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王晓鸣表示,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既是自然的节气点,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3月31日,在安徽省巢湖市一茶园,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马丰成摄)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弘扬优秀传统,文明、绿色缅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个传统节日,人们致敬英雄、缅怀英烈,追念先辈、感悟精神,也亲近自然、迎接新生。
4月2日,在重庆市南岸区王朴故居,讲解员为重庆市广益中学的学生代表讲解王朴烈士事迹。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清明假期,各地人们出行增加。疾控部门专家提醒,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情况下,公众要持续增强防护意识,减少人员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不误农时 播种希望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当前,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在华北、江南、华南,农民已开始繁忙的田间劳作;即使在东北、西北,此时也是农资销售和农机整修等农时旺季。 在江苏省靖江市,小麦即将进入抽穗扬花期。当地近年来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型小麦产业。在近期关键农时,植保人员深入麦田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测报,为穗期精准指导农户用药做好准备。 在河南省正阳县,近日“正阳牛”植保队组织300多个植保小分队给小麦开展了一轮田间管理,通过植保机械的研发推广及农事服务,承担起全县约50万亩土地的田间管理工作,减轻了外出打工农户的后顾之忧。
图为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村,梯田上油菜花盛装绽放。仙居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专家朱贵平和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在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在村干部周方平的带领下,村民对试验示范的早粳稻进行播种育秧,期待继续丰富优质稻米品种。 当前,各地正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确保不误农时开展农事活动,组织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育代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努力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一抹新绿 守望春天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由于清明节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而在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有吃青团的风俗。 青团是江南等地的传统特色小吃,外表青色,一般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莲蓉等馅料,滋味清香甜糯,是春季的时令小吃。 在电商平台以及线下门店,蛋黄、芋泥、黑芝麻、榴莲芝士等各式馅料的青团抢“鲜”上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餐桌上的变化。 “从2月中旬启动‘青团季’活动至今,深圳、西安、南京、重庆、北京是青团销售额增幅的前五名,深圳、西安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3%、311%。”盒马3R事业部研发负责人甜希说,青团的接受度正迅速从江浙沪区域扩大到全国。 清明假期,一些人打算在家品尝点心和放松休息,另一些人将依然忙碌。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公安民警、快递小哥、基层干部……很多人奋斗在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的一线,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和生活。
3月30日,在福建省晋江市禾恒蔬菜批发市场,商贩在搬运蔬菜。新华社发(周义摄) 米袋子、菜篮子是老百姓的关心事。当前,各地加强蔬菜等产品供销和价格监测预警,强化调剂调运,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农业农村部门抓紧“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产区蔬菜生产,受疫情影响的大中城市周边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加快成熟上市。 在这个清明时节,枝头树梢生发点点新绿,处处涌动丝丝春意,人们辛勤努力付出,用心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共同守护清新明朗的家园。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梨花风起正清明
时间:2022-04-04 16:49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于文静 点击:
次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4月5日即将迎来清明节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端午节期间我国日均132.1万人次出入境
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96.3万人次,日均132.1万人次,较去年端...
- 端午假期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假日消费焕新,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1.06亿人次出游,文旅行业复苏强劲;多地纷纷点...
- 千笔楼丨这个端午,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休闲盛宴,以粽子和龙舟为代表符号的传统文化,让...
- 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活动在全球多地
品粽子、赛龙舟、扎香囊、赏民乐……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全球多地举行多种形...
- 传承人文力量 涵养家国情怀——多地群众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轻快的儿歌声...
- 文化和旅游部等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
- 端午节期间我国日均132.1万人次出入境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