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PX项目的是是非非

时间:2014-04-04 09:36来源:新华网-思客 作者:李毅 施智梁 点击:
如今,以PX为代表的大化工,在中国已成“过街老鼠”。崇尚大型项目的地方政府和环保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在中国各大化工集聚区展开一轮轮对抗。炼化企业夹在其间,进退失据。

如今,以PX为代表的大化工,在中国已成“过街老鼠”。崇尚大型项目的地方政府和环保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在中国各大化工集聚区展开一轮轮对抗。炼化企业夹在其间,进退失据。

 

  这个周末,有关PX项目的争议,在南中国卷土从来。广东石化工业重地的茂名市,发生了部分群众反对PX项目落户、集体上街“散步”的事件,引来国内外的关注。
  
  关于PX的交锋,在中国大地上,我们早已数不清这是第N回合。但显然,以PX为代表的大化工,在中国已成“过街老鼠”。崇尚大型项目的地方政府和环保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在中国各大化工集聚区展开一轮轮对抗。炼化企业夹在其间,进退失据。
  
  关于此事,“财经十一人”有着自己的独家观点。在2013年4月,我们的能源记者李毅、施智梁,曾借采访油品升级之际,详细了解了PX产业的是是非非,并公开发表了文章。今天为读者呈现的,正是这篇文章的删节版。
  
  我们认为,生产低毒物质PX的催化重整工序,不仅生产提高汽油品质的清洁组分芳烃(PX为芳烃的一种),还副产脱硫必不可少的廉价氢气。如果炼厂没有芳烃联合装置,几乎无法完成炼化升级任务。事实上,PX、乙烯等大炼化项目的事前环保、安全审查之严苛,远非普通民众可以了解。而之所以一再出现居民反对,是因为涉事企业、地方政府在和当地民众沟通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我们还认为,“整体规划、环保先行”是化工项目前期规划的重点;同时,加强包括政府监管与第三方独立监管在内的监管力度也十分必要。

  雾锁京城、霾压华北,导致民怨升腾。环保部门认为,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首恶”,这又与中国车用燃油质量偏低直接相关。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中国油品质量升级:要求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50ppm,即硫含量不高于百万分之五十),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要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10ppm)。2013年底前,要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10ppm),过渡期至2017年底。

  这轮油品升级,业内预计中国炼化行业整体投资至少需要2000亿元。

  令人尴尬的是,亟待升级的中国炼化产业,在全国各地仍陷于“大炼化等于洪水猛兽”的民粹潮中。从普通的炼油,到低毒的PX,再到更低毒的乙烯,凡是准备上马的大炼化项目,无不在各地区迎来公众狐疑的目光,多个项目因此被叫停或一再迁址重建。
  
  但被公众和有关决策者所忽略的是,生产低毒物质PX的催化重整工序,不仅生产提高汽油品质的清洁组分芳烃(PX为芳烃的一种),还副产脱硫必不可少的廉价氢气。如果炼厂没有芳烃联合装置,几乎无法完成炼化升级任务。
  
  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中国大炼化企业普遍用化工补贴炼油。政府主管部门只让炼油加大投资、清洁化升级,却频频叫停化工项目,对行业打击巨大。

  同样不太为公众所了解的一个业界常识是,炼化产业链历来是一个闭环,自成逻辑。割裂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会造成巨大的不经济和上下游的衔接失衡。
  
  如今,以PX为代表的大化工,在中国已成“过街老鼠”。崇尚大型项目的地方政府和环保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在中国各大化工集聚区展开一轮轮对抗。炼化企业夹在其间,进退失据。

民意泥潭

  最近几年,炼化行业新的投资项目往往容易在各地陷入“民意泥潭”,相关项目也因此或被叫停,或重新选址。
  
  2013年4月8日,中石化集团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公示了环评信息,并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乙烯,一种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2H4,低毒类物质。以其为代表的烯烃产业和以PX为代表的芳烃产业,并称石油化工“两大家族”。
  
  该化工项目是不是重污染?会不会只是PX换了个名字?一系列质疑,开始在青岛急剧发酵。但固有的技术门槛,使得非化工专业人士很难作出正确评判。
  
  民意代表赵晓光,是青岛籍的北京法律界人士。在仔细确认了该化工项目所有程序的合法性后,他要求现场参观该企业。但由于对化工专业毫无了解,同时缺少独立专家参与,他只能听取该炼化企业的单方面讲解。
  
  “由于青岛政府为企业‘背书’,不允许包括独立专家在内的多种声音存在,导致我们整个调查从始至终都没有专家参与,参观基本无效。”赵晓光对《财经》记者说。
  
  大炼化,是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简称。相对“化”,大炼化的“炼”则比较容易理解,是指对原油进行各个温度段的蒸馏,从中得出最多的轻质成分;青岛炼化公司是千万吨级别的炼化企业,生产汽柴煤油、燃料油、润滑油、沥青等各种常规石油制品。没有这些产品,中国的汽车、飞机、轮船就会统统趴窝。
  
  此次炼化升级,主要是指降低中国汽柴油中过高的含硫量。
  
  曹湘洪指出,原油劣质化是中国炼油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自产原油较少,近年新开发的原油大多重质高酸。进口原油比例已接近60%,但国外优质原油也在逐渐减少,进口原油中的高硫重质原油,比重也越来越大。
  
  目前,降低汽油中硫含量的办法主要有二:主流做法是“加氢脱硫”,使得油品中的硫分变成硫化氢,然后分离出来;二是使用吸附法。
  
  但加氢脱硫带来的副作用是汽油辛烷值降低。辛烷值是衡量汽油在汽缸内抗爆能力的数字指标,也是区分不同等级汽油的关键标准。
  
  中石油一位炼化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这并非是硫本身能提高辛烷值,而是因为加氢把硫变成硫化氢、容易分离的同时,也使得汽油中一些辛烷值比较高的组分,比如烯烃、芳烃等也可能饱和,导致辛烷值下降。”
  
  历史上,提高辛烷值的方法,主要是在汽油中掺入四乙基铅(即含铅汽油)、二茂铁和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由于四乙基铅有毒,二茂铁会导致火花塞点火故障,中国已禁止使用。
  
  研究发现,MMT燃烧后也会残留于尾气排放系统内,覆盖在发动机火花塞、催化器等部件表面,其在全球也有被禁的趋势。中国虽未禁用MMT,但已经严格控制其使用量。
  
  中国炼油界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一些设备落后、使用燃料油做炼油原料的小炼厂,之所以成本低于设备先进、使用原油做炼油原料的大炼厂,秘诀就是在汽油中大量掺入价格低廉的MMT,以期辛烷值达标。多起车辆集中出故障的恶性事件,正源于此。
  
  大炼厂的清洁汽油之所以成本高,是因为提高辛烷值的办法是加入芳烃。芳烃主要由二甲苯(包括对二甲苯PX、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甲苯、苯组成,辛烷值较高。因为苯毒性高、强致癌,国家严格限制其含量,故毒性最低的二甲苯在此中担任主角——其含量,能占到汽油总量的30%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汽油清洁化升级,离不开包含PX在内的芳烃。
  
  中石化的技术人员透露,国产汽油每提高一个辛烷值标号,譬如从92号汽油升级到93号汽油,每吨汽油的炼化成本要增加200元-300元。
  
  全球生产芳烃,均是采用对石脑油进行“铂催化重整”的工艺。其除了产生芳烃外,还副产廉价的氢气。“没有廉价的氢气,怎么进行加氢脱硫呢?”
  
  中石油一位炼化专家称,虽然数据显示国内已批的PX生产厂家为13家,“但那只是指把PX当做商品出售的炼化企业;大炼化企业一般都有芳烃联合装置,生产出来的芳烃直接调和汽油了”,“譬如燕山石化,为首都提供着全部国5汽油,它不用芳烃怎么能达到标准呢?”
  
  这个说法,和六年前厦门PX事件中的部分反对者声音大相径庭。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东星曾公开表示:PX项目一旦上马,其重大污染源包括石脑油、石油气、苯、二甲苯和硫化氢,这些污染物为大气污染物,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PX是中等毒性,它对人类的生殖和发育造成毒作用,引起出生缺陷,动物实验表明,它还能致癌。PX的毒性效应跟暴露的浓度和时间有关。
  
  但至今为止,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尚无法完全证明,这些污染物在“低剂量、长期暴露”时,对生态和生物体影响如何,以及多种污染物的协同累加作用如何。
 
  厦门PX事件后的一个流行说法是:工厂在开工时,其污染物是用卫生防护距离来防护的。但如遇突发性事件,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够的。因此,民众有知情权、监督权,应当让公众来考虑是否能够接受。
  
  这一说法遭到石化公司专家的反驳。“PX属于低毒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PX致癌。在国家标准中,它和汽油同属低毒类。”中石油一炼化专家戏称,“按照大鼠做过的经口实验,要毒死一个人,需要吃下去241克,也就是半斤PX才行。”
  
  在国外,PX项目普遍能和居民区做到和睦相处。英国南安普敦Fawley埃索炼厂为居民住宅所环绕;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的37万吨/年PX装置,与居民区距离为0.9公里;荷兰鹿特丹PX装置距市中心8公里;韩国釜山PX装置距市中心4公里。
  
  曹湘洪2012年到日本河歌山县参观过,对那里的东燃通用石油公司的炼厂印象深刻,“这个厂年加工原油800万吨,同时年产28万吨PX,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马路。”
  
  然而,这些现实存在,却压不过中国各地的汹涌民意。正在发酵中的青岛事件,已把民众的怀疑眼光从PX,拓展到了毒性更小的乙烯上,相关项目的前景亦充满变数。

产业链无法割裂

  “炼厂不上催化重整设备是不现实的。炼厂是一个很复杂的工艺,所有的装置之间是一环扣一环,装置间的平衡非常精确,如果其中催化重整装置拿掉了,那这个平衡就打破了,炼厂需要在其他方面下大力气弥补,成本就会增加很多。”上述中石化技术人员表示。
  
  “宁波市政府‘永远不上PX’的表态,非常草率。”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称,“未来哪个地方政府还能上PX项目?这岂非自废武功?”
  
  不过,国家环保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对PX的被妖魔化,中国石化(6.71,-0.02,-0.30%)企业自身负有更大责任。”
  
  这位专家认为,在PX等敏感化工品项目的最初发展阶段,石化企业就应当主动与公众沟通,进行有效的科普宣传,而不应只顾发展而忽略这些“软工作”,待到反对声音潮涌之际,已经十分被动。
  
  2012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75亿吨/年,位居全球第二,主要生产商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国家发改委登记注册的150多家炼厂中,两大公司约占50家,但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到全国总能力的75.6%。
  
  目前在三大央企石油公司旗下,共有15个新建及改扩建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在推进中,另有15个规划炼油项目尚待展开。这些大炼油项目,近年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布局特点。这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海外原油,而销售地也密集在华东、华南有关。
  
  这种动辄投资百亿元、数百亿元的炼油化工项目,为降低交易成本,全球的主流是采取“炼化一体”模式,或炼油-乙烯一体化,或炼油-芳烃一体化,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
  
  炼化的“化”,正是利用炼油所得的石脑油等物,经过复杂的工艺,生产出芳烃和乙烯,它们是几千种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母体来源。
  
  由于成品油价格管制,中国大炼化企业普遍遵循“化工补贴炼油”的模式。只让炼油加大投资升级油品,却频频叫停化工项目,对行业打击巨大。
  
  中国乙烯生产能力已达1600万吨/年,仅次于美国;乙烯消费量3132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由于需求巨大,中国化工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正日益上升。
  
  尽管青岛炼化公司一直和市民保持网络对话、线下沟通,但各种传言还是层出不穷:“乙烯高致癌”;厦门宁波不要的项目,却想偷偷落户青岛;乙烯能催熟果实,也能导致儿童早熟……
  
  亦有比较理性的反对声认为,从城市定位角度讲,美丽的青岛不该发展炼化工业;还有人认为,项目增加的就业多是安排中石化子弟,和青岛普通市民无关。
  
  一些化工业内人士则认为,大炼化的环保、安防投入远远高于普通化工企业,不必杞人忧天。中国石油(8.42,-0.06,-0.71%)大学编写的青岛乙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称,该项目投资187.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高达20.28亿元。
  
  相对于质疑之声初起的乙烯,PX在中国的处境几可谓山穷水尽、人人喊打。但事实上,即便油品质量不升级,中国也绝不可能离开PX——其是聚酯的源头材料,用途极为广泛。
  
  聚酯是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的上游原料,可替代棉毛等天然纤维。2012年中国合成纤维总产量达3450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穿衣问题。据估算,1吨合成纤维可替代22亩棉田的产量。

如何“去妖魔化”

  事实上,推进PX、乙烯等炼化项目的事前环保、安全审查之严苛,远非普通民众可以了解。问题出在涉事企业、地方政府在和当地民众沟通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以宁波镇海反PX事件为例。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PX项目,只是镇海炼化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中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2009年前后,扩建工程的规划环评即启动,据媒体报道,因为环保标准提高,规划环评时间拖延,光环境质量监测就做了三次。环保部除不断要求增补相关内容,还希望镇海炼化砍掉一些有可能产生污染的装置。
  
  由于地方政府缺乏让民众参与的习惯,信息披露不透明,单方面决策引发了民众的不信任感,最终以“集体散步”的方式表达不满。
  
  宁波市政府后表态不再建设PX,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政府停项目、民众受伤害”,这种“双输”的局面,在厦门和大连也曾出现。
  
  多位大炼厂的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炼厂上化工项目已经越来越注重和当地居民的沟通,但有两个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一个是安保环评审批流程中,公众意见占比小或者并不重要,企业只要把环保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意见落实即可通关;二是公众缺乏起码的化工常识,在有些术语和化工工艺流程的鸿沟面前,根本无法沟通。”
  
  后者也是媒体从业者的通病。“有些非专业报纸、都市报不懂化工,也不用心尝试了解化工,就扭曲放大化工项目的危害性,这加剧了公众的抵触情绪。”
  
  “国内一系列PX事件的成因非常复杂。表面看,是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是人趋利避害的表现,其中却是地方政府、石化企业与居民之间无法互信和缺乏沟通。”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教授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政治权利的要求增加。”
  
  上述环保部专家则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对PX的科普方法不够科学,政府、企业应从整个石化产业链的角度对PX的原料、生产和应用详细解析。“但如今中国的PX问题已上升到政治高度,没人敢直言其项目的是与非,问题都在于此前的科普工作没有做好。”
  
  一家炼化厂负责人私下向《财经》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做到了决策科学化,但没有做到决策民主化。“地方政府愿意上项目,也会科学地考量项目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但显然没有考虑到民众的接受程度,至少没有让普通民众享有和他们一样的信息知情权。”
  
  青岛民意代表赵晓光同意上述说法。他认为石化项目的被妖魔化,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地方政府为了GDP和税收,将自身与大炼化项目绑在一起,反而加剧了民粹与妖魔化。
  
  在赵晓光看来,地方政府的施压,使有能力解读青岛乙烯项目的独立专家都噤若寒蝉,更使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民众不敢相信政府和企业。
 
  但在采访中,诸多专家却一致对《财经》记者表示,“此事过于敏感”、“很容易被百姓骂做利益集团代言人”、“说真话不容易”、“必须化名”。
  
  “即使到现在,青岛仍有大量民众对该项目没有全面了解,这种做法早晚会引起反弹。”在赵晓光看来,政府根本没必要为企业做背书,而应把自己放在监管者的位置上。
  
  作为企业一方,此次青岛炼化的一些做法,或可为解决炼化升级与民粹主义冲突提供方向。此次,该炼厂在环评公示阶段,就主动通过官方微博“青岛炼化”等多种渠道,回答民众疑问并开放厂区参观,获得了部分民意代表的肯定。
 
  赵晓光亦认为,该炼厂的做法体现了诚意,民众与炼厂的有序沟通体现了程序正义,这和用“非常规手段”迫使地方政府进行草率表态不同。
  
  除炼化企业应注重建立沟通机制外,一些专家还指出,炼化项目上马前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环保规划,和项目上马后的严格监管都同样重要。
  
  在此方面,中国政府有必要借鉴其他石化产业发达国家的“他山之石”。毕竟,石化产业不是新兴产业,有着许多国际经验可资参考。
  
  譬如,有着“亚洲石化中心”之称的新加坡,其裕廊岛石化基地因产业高度聚集、管理模式先进等,被认为是全球石化基地的标杆。而“整体规划、环保先行”是前期规划的重点。
  
  此外,加强包括政府监管与第三方独立监管在内的监管力度也十分必要。后者在有序沟通、监管、抵制民粹方面的作用,更值得重视。
  
作者;李毅 施智梁  来源:该文节选于2013年4月下旬的《财经》杂志,原文题为《油品升级“雾霾”》。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