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摄友·郊友·篷友(组图)

时间:2011-10-11 02:55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帐篷文化体现了不同人群的情趣和爱好。 媒体人王路喜欢带上儿子游走四方,露营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 来自东航的美女摄友朱舫萱。 全国露营大会成“绿林豪杰”峰会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孙嘉晖 朋友啊朋友, 你可曾想起了我? 如果你正享受

驴友·摄友·郊友·篷友

帐篷文化体现了不同人群的情趣和爱好。

驴友·摄友·郊友·篷友

媒体人王路喜欢带上儿子游走四方,露营让孩子学会很多东西。

来自东航的美女摄友朱舫萱。

驴友·摄友·郊友·篷友

来自东航的美女摄友朱舫萱。

全国露营大会成“绿林豪杰”峰会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孙嘉晖

朋友啊朋友,

你可曾想起了我?

如果你正享受幸福,

请你忘记我。

朋友啊朋友,

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正承受不幸,

请你告诉我……

熟悉的旋律在浙江宁海西南山区上空飘荡,2000多名“驴友”不期而至,让有着700年历史的“石头村”许家山恢复了几百年前作为交通要塞时的喧嚣。

乡亲们从石墙内探出头,好奇的眼神、淳厚的笑容,都像在讲述石头村的悠远历史和淳朴民风。而身着奇装异服的“驴友”们,则将这里视为神秘的所在,看个够、玩个够、拍个够……

5月21日,中国宁海·2011年全国露营大会在此间盛大开幕。都市人在领略大自然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走进古村落,寻找被时光冲刷失落的古代文明。

在参加全国露营大会的2000多名营员中,不单单是驴友,还有摄友、郊友、篷友……总之,有缘千里来相会,大家都是“陌生的朋友”。

驴友 爱上大自然从此不随团

“驴友”,就是热衷旅游的人群的昵称。在本届全国露营大会上,记者遇到了一大批“驴友”,他们三五结伴、七八成群,背起行囊、帐篷,行走在山水之间,乐不思蜀。

“我们就是想回归大自然,不要看那些人为的景观。”天台驴友俱乐部负责人戴均伦告诉记者,他经常自驾车和驴友一道游走在祖国各地的美景当中。

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中心户外部主任张志坚给“驴友”下了一个定义,就是“不跟团旅游的人”。而“驴友”们则给自己一个更开放的定义:不走“正道”的旅行者。

那么,“老驴”和“新驴”互相是陌生的,能玩到一起去吗?

“当然能,以老带新驴友空间,新驴早晚也会成为老驴的。”戴均伦开心地说。

老戴说,他们每个月都要活动一两次,“享受大自然最纯真的一面,最喜欢那种尚未开发的原生态风景。”

从事证券工作的楼阳青说,自己成为“驴友”最初的目的就是减肥,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十天半个月不出去一趟,就感觉心里痒痒的。我们经常组织‘腐败团’,就是外出游玩,车送到站、吃在酒店、住在客栈。”

“什么都不可以留下,要留下脚印;什么都不可以带走,要带走垃圾。”老楼说,“驴友”们都很自觉,环保意识非常强,“我们就想远离城市的喧嚣,呼吸一下自然界的新鲜空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结交新朋友,然后结伴而行成为老朋友。

摄友 醉倒戈壁滩错过中秋月

2011年全国露营大会能够落户海宁,跟这里有历史文化名村许家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村许家山位于浙江省海宁县茶院乡西南山区,平均海拔200米。根据叶氏宗谱记载,南宋末年,右丞相叶梦鼎家族的一支后裔从宁海胡陈避乱迁徙至此,由此开创了许家山至今700多年的建村历史。许家山现有住户270余户,人口720余人,祖祖辈辈用本地的玄武岩建设家园。走进许家山,石墙、石路、石桥、石巷、石碾……就像进入了石头的世界。

这次露营大会的营地就驻扎在许家山附近的山冈上,搭好帐篷中国最大的驴友论坛,营员们纷纷背起专业摄影器材,走进百年古村落,相机的咔嚓声响个不停。

来自东方航空的朱舫萱是宁波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也是诸多美女“摄友”中的一员,“我们坐办公室的人,腰和颈椎都不好。我见玩户外的人身体都很健康,于是就背起相机,到处游玩拍照。”

来自天津的刘路鹏,人称大鹏,是一位专业的户外运动记者,他不时将相机贴近地面、靠近墙体,用影像记录古村的历史风貌。

去年9月,大鹏参加了徒步穿越柴达木盆地的探险活动,“我们每个人要负重30多斤装备,用6天时间走完了135公里,其中70%是沙漠戈壁滩,15%是沼泽地。等我出来的时候,已经不成人样了。”大鹏乐呵呵地说,这段经历让他一直铭记在心,“人和人之间只有在共过生死的情况下,才能留下更珍贵的友谊。”

除了要适应昼夜的巨大温差、不洗澡不换衣服的折磨、长途跋涉的疲劳困顿重庆驴友,他们还要提防野狼的侵袭。有一次,戈壁滩晚上刮起6级大风,他们的帐篷险些被吹走。

大鹏说,一路上手机没有了信号,这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再也不用惦记其他事情了。“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我爬到一个山冈上,手机居然有两格信号,于是给亲朋好友群发了问候短信,然后就准备摄影器材,拍戈壁滩的中秋明月。”

孰料,热情好客的当地人驱车为他们送来了青稞酒,结果大家开怀畅饮中国评论网,一个个酩酊大醉,将拍月亮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在穿越的沿途,大鹏拍摄了数千张珍贵的照片,湛蓝的天空、美丽的托素湖、尽显沧桑的骆驼刺,当然还有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自己。

走出柴达木盆地的时候,大鹏的行李达到了40多斤,除了一路上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有沿路所捡10多斤重的漂亮石头。“这些都是很好的纪念和回忆。”大鹏说。

郊友 看“穿越剧”做“穿越人”

近两年,“穿越剧”一度成为荧屏热播剧。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群喜欢“穿越”的人,郊外的山野正是他们显身手的好地方。

“我们晚上7时30分集中,乘坐脏兮兮的小车出城,凌晨1时到千岛湖旅游码头露营。”来自上海的“穿越人”项建芳绘声绘色地叙述着,一副大墨镜掩饰了她年近六旬的年龄。

项大姐说的是“穿越”的前奏,他们一行5男2女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穿越黄山。司机把他们放下,然后绕道前往黄山的另一边等候,而“穿越人”则徒步穿越休龙古道(相传为朱元璋带兵打仗所辟),在荒山野岭中寻找刺激。

当然,这绝非盲目的探险之旅,而是在有着丰富经验的领队带领下完成的野外徒步行动。“下午5时到了山顶,我们就找一块平整的地方搭建帐篷。”项大姐告诉记者,每个人都背着30斤重的背囊,加上山路很陡,“我刚到山顶时感觉眼冒金星,有点吃不消了。”

当然,在郊外玩“穿越”也是乐趣多多。项大姐介绍说,他们每个队员身上都会配备一台对讲机,方便联络,避免山坳里手机没信号迷失方向,“有一位队员的对讲机卡壳了,结果他一路上说的话,其他人都能听得到,还有荤段子,很搞笑。”

跟着队友玩“穿越”,项建芳感觉自己突然年轻了许多:“能够完成穿越,首先是挑战身体极限,说明自己健康。还能增强自信心,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猛虎下山’的感觉。”

目前,这种到郊外徒步“穿越”的活动在上海白领人士当中非常流行。看“穿越剧”做“穿越人”,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篷友 婉拒山翁邀约露营山野

背上帐篷,“篷友”们可以走遍天涯海角轻松露营。炉头、气瓶、照明灯、饮用水、碗筷器具、毛巾……凡是经常露营的“篷友”,都会脱口讲出上述出行必用的装备。

来自宁波的媒体人王路说,他并不是专业级的“篷友”,但每个月都会出来两趟。这次参加露营大会,王路是“上阵父子兵”,“主要是带孩子出来走走,接近一下大自然,在搭建、收起帐篷的过程中,他就能学会很多东西。”

“有一次我们去五龙潭,那里的很多村落都空了,年轻人外出工作,一家人都进城了。”王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结果很多水果成熟了都没人摘,加上山里风光很美,犹如进入人间仙境一般,“留守的老人家看我们像看‘西洋镜’一样,还邀请我们到家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