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时间:2021-05-11 16:13来源:中评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法者,治之端也。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指出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这一重要
       法者,治之端也。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指出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这一重要法规,为乡村振兴推进提供了法治支撑和制度保障,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为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本质所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成效融合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愿目标。以法治的名义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正是依法治国、造福群众的集中体现,必定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迈入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以政治建设为统揽,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一切事业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政治建设为统筹推动农村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村群众思想意识建设,教育引导广大乡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乡村振兴中群众主体意识和主角理念。
     以产业振兴为载体,夯实乡村振兴桥梁基石。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工程,为广大乡村打造“摇钱树”和“金鸡蛋”,必须发挥产业筑基、产业固本的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产业发展想办法、找路子、勤跑腿,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造福了一群乡村贫困群众、辐射了一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还须筑牢产业发展理念,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尤其在调整结构、做强品牌、形成效应上攻坚克难,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性工程。
     以人才聚引为主线,汇聚乡村振兴智慧力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事在教化。乡村振兴实施是国之大者,事关人民生活幸福,乡村振兴实施不能缺少人才的助力助攻。当前,乡村由于基础薄弱、平台缺乏导致人才外流,对乡村振兴发展后劲和前景存在掣肘作用。抓好乡村振兴发展,要把人才建设作为主攻点和基准线,切实通过政策倾斜、“情怀”磁吸等多项举措,吸纳广大人才回归乡村、建设乡村,发挥乡村振兴政治工程的“洼地效应”,让人才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聪明才智、贡献担当作为。
     以内生动力为核心,激活乡村振兴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由矛盾内因决定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乡村振兴发展,广大乡村、乡村群众才是主角主体。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带动、组织、团结、凝聚群众作为主抓手,从而激发群众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从脱贫攻坚战中,当汲取少数贫困群众存在坐等靠要、躺着脱贫等懒撒观念的教训,切实采取实招、精准施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形成党委主导、政府引领、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