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0日起,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后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网店刷好评、删差评被行政处罚等36种情形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对于网购族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网络商家再也不能肆意在点评环节弄虚作假。
商家在点评上动“歪心思”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较2017年底增长14.4%,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网购的优惠价格和便利性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从生鲜到衣物,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庞大的网络购物群体催生了巨大的网络购物市场。 不过,由于不能直接挑选商品,消费者往往根据之前购买者的点评进行决策。网络世界里,用户的点评深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而影响网店的销售量和信誉排名。于是,不少商家开始在点评环节动起了“歪心思”,刷虚假好评、删除用户差评、利用返现诱导真实用户好评……经常网购的卜女士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常常被商家请求给五星好评。“如果给五星,可以返5-10元现金。一些消费者往往因为这些蝇头小利给好评,没有一点参考价值。如果不给好评,还会不断接到商家的协商电话。”卜女士说。而她也曾因轻信好评购买了与之大相径庭的商品,“只能申请退款或向平台和消费者协会投诉商家”。 因为给差评而被商家报复的新闻也常见诸报端。今年5月,来自昆明的彭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水果,收货后发现实际重量与商品描述不符,所以给出差评,结果遭到客服“爆粗口”,还接连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2018年4月,郑州一消费者因为给差评遭到商家“血洗你全家”的威胁,引发社会热议。类似事件也发生在快车平台、外卖平台、点评网站。虚假混乱的点评环境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电商平台的规范与秩序。 职业刷单成“公开的秘密” 如今,利用刷单提高销量和知名度似乎已成为网络商家公开的秘密,饱受其害的消费者叫苦不迭。今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法》中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然而,虚假点评在网络空间仍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刷单产业链。 记者发现,如今,在网上输入“网刷点评”,可以找到大量提供刷单服务的商家、刷手招聘广告以及刷单攻略。“怎么刷点评安全”“刷好评怎么做”,许多刷单攻略以第一人称、充满噱头的标题吸睛,并在网页内留下了微信号、QQ号吸引浏览者进一步添加咨询。在淘宝上,部分商家打着“口碑优化”“运营推广”“店铺提升星级”的旗号,为有需求的买家提供刷好评、删差评服务。从人气网红到专业大V,只要用户有需求,商家都能提供他们的“私人订制点评”。 对于消费者来说,被“好评”蒙蔽实在防不胜防。“自己很信赖的网红大V都给了好评,实在难辨真假。”卜女士说,“有时就算买到了与描述不符合的商品,只要价格不算昂贵,实在不想和商家掰扯。给差评要么被删要么被骚扰,所以只能自己默默把这家店拉入黑名店。” 刷单实质是不正当竞争 网店点评乱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此次征求意见稿便将刷好评、删差评行为列入其中,释放出“重拳治理”的信号。《意见稿》称,网络交易经营者通过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授意他人发布不真实的利己评价等方式,为自己和他人提升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或者通过将自己的商品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做不真实的对比、对其他经营者做不真实的不利评价等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将由负责部门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网络交易平台也难辞其咎。此次《意见稿》指出,除了网络商家,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存在管理制度缺失和重大缺陷,或者滥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等手段,或者以商业秘密、信息安全等不合理理由,规避、怠于履行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审核义务、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及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报送的义务,或者报送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妨碍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的,同样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业内人士认为,刷单、删差评实质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针对构成诈骗、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大惩处力度。此次修订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将对刷单现象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当拿起维权武器,主动曝光、举报不良商家。多管齐下,方能有效治理网络点评乱象。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网店刷单”入失信黑名单
时间:2019-07-31 11:19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 何欣禹 点击:
次
刷好评、删差评误导消费者 虚假点评服务已成产业链“网店刷单”入失信黑名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电商法实施对代购影响如何?
- 下一篇:“双11”买买买,为什么越来越复杂?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试点扩围 我国已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跨境电商是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
- 35岁以下人群成二手电商交易的主力用户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已达万亿元规模,年轻人意识到“没必要什么都买新的” ...
- 27地又加入,跨境电商综试区有多重要?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是该...
- 从“双11”看中国消费新活力
从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购物狂欢,到如今理性消费、品质消费渐成主流,“双11”...
- 优胜劣汰!跨境电商综试区年内将接受首次考评
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12日表示,...
- 中国消费“火起来” 全球市场“动起来”——2
特殊之年的“双11”,中国消费端、生产端、物流端、金融端纷纷“动起来”“火起来”,...
- 试点扩围 我国已设立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