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市县巡礼>城乡>

罗号军:脱贫致富“领头羊”

时间:2017-06-13 12:4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余疆川 点击: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群众对扶贫政策了解多少、扶贫资金如何分配、扶贫的路子怎么找等,最终都需要落到基层干部身上。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思南掀起了脱贫攻坚新热潮,全县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基层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群众对扶贫政策了解多少、扶贫资金如何分配、扶贫的路子怎么找等,最终都需要落到基层干部身上。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思南掀起了脱贫攻坚新热潮,全县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主动请缨当支书
   “号军,你现在小日子过得倒是可以呢,可村里面还有许多乡亲依然很贫困。”一位熟识的乡亲半开玩笑的对罗号军说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旁人简短的话语深深地刺痛着罗号军的心,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回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还是全家在镇上过着安逸的小日子?罗号军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思前想后,他放弃了在镇上过着安逸日子的机会,毅然向镇党委政府毛遂自荐,回村当支书。
如他所愿,经过推荐和选举,他成为了最基层的干部——村支书,然而他的脸上表情更加严肃,他深知这只是迈出了脱贫致富征程第一步,那一年他37岁。
“要”出来的路
   上任伊始,罗支书走寨串户,仔细询问,与村里的老党员、村民代表、贫困户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寻找一条出路。
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没有一米硬化的道路,去镇里办个事、买卖东西需要2个小时,往来极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村里没有村级办公场所。这就是摆在这位新任支书面前的账。
要想富,先修路。他决定还是以修路为切入点,逐步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可修路的钱从哪来呢?这没能难倒罗支书,他东奔西跑,找到在贵阳、铜仁、思南工作的知名人士、致富能人,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共同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就是在他的多方奔走努力下,高峰村2016年完成主干道11公里的硬化。
目前,高峰村抢抓政策机遇,全村通组公路已通过测量,年底可实现通组路硬化。
以身示范找“药方”
    在脱贫攻坚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前,罗支书既要探下身子摸实情,又得扎下根来找“药方”,当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路人。
在完善全村基础设施的同时,为确保全村贫困户能够实现有效脱贫,罗支书积极谋划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然而他却选择拿出多年打拼攒下的10万元发展核桃产业,单干试水。
谈起自己单干的原因,他说道:“群众的心里都有本明白账,只要自己做出了示范,有了效益,他们就会跟着自己干,这样既能减少大家的损失,又能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经过5年的种植,目前他的核桃已发展了100余亩,看着一颗颗挂着果的核桃树,他认识到核桃种植技术要求高,资金成本大,见效周期长,不适合在全村推广。于是,他放弃了发展核桃产业的念头,只得另辟蹊径。
    万事开头难。为探寻村民致富的路子,他再一次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实地走访,他发现高峰村深林覆盖率达到70%,地广人稀,天然草场丰富,通过对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地理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多方论证,最终他确定了发展养殖思南黄牛引领群众致富,这一想法得到了外界大力支持,成功获得40万元县扶贫资金支持。
然而这一次养殖思南黄牛,罗支书依然选择“不走寻常路”。他将多户贫困户的黄牛集中由一户养殖能手代养,形成一户带动多户的“1+N”代养模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照“能养则养,按劳分工”的原则为养殖能手打理牛场、种植牛草,每天能够收入60元,贫困户、代养户、村集体按照“631”的分配机制分享黄牛创造的经济效益。
在“1+N”的代养过程中,他更是改变以往大规模修建圈舍养牛的现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小规模散养,这样既能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同时养殖品质优良的生态黄牛,又能减少圈舍建造成本和养殖风险,把扶贫资金花到购买黄牛上,更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一步,高峰村将重点围绕黄牛代养做足文章,逐步将高峰村打造成“思南黄牛原种场”。
目前,全村共有养殖大户11户,养殖黄牛200余头,每年能创造20万元的经济效益,能助推全村21户86人贫困户脱贫,可实现高峰村2017年脱贫摘帽。
既要扶贫更要扶智
   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罗支书更注重全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一对一帮扶因学因病贫困户1户,让贫困户帮助管理核桃园,每年支付1万元的管理费解决该户家中读书费用。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他还在村里建立了“考上重点高中奖励500元,考上重点大学奖励1000元”的规定,鼓励本村考上重点大学、重点中学的寒门学子继续完成学业。目前,已奖励15位学子1.3万元。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像罗号军一样的基层干部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正在以“不脱贫困誓不休”的决心让黔中大地,万物蓬发,破茧化蝶;以“干群合力拔穷根”的情怀,让乌江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奋斗不息。(余疆川)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