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减智,教师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2-01-19 17:22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杨柳 点击:
双减政策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它的实施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也是教育之幸。教师应该正确的理解它的含义,并且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策略,真正的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是通过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三种措施,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减负不应减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很重要。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个人观点认为教育理论知识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尤为重要。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孩子都有其固有的特点。2018年我在刚教语文的时候,以为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够边听我讲课,边改错。最后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做到,我一度认为是学生的问题。直到后来学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才知道,只有到了初中,孩子们才具备边听课边改错,边做笔记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格的勤奋对自卑阶段”,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若是懂得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就会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随意比较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因才施教。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首先应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更新观念、转变方式,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其次,还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备课方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能在减负政策实施中,提升课堂质量。
     双减政策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它的实施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也是教育之幸。教师应该正确的理解它的含义,并且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策略,真正的做到“减负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