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创造发展奇迹 共享奋斗成果——从“经济更加发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华社记者申铖、魏玉坤、邹多为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回望来路,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划出不断攀升的上扬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伟大发展奇迹。
6月13日,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崔家庙镇前砖门村农民在麦田收获小麦。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眺望前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巨轮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向着民族复兴的胜利彼岸勇往直前。 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一条道路越走越宽 走进首钢京唐公司厂区,特大型高炉巍然耸立,炼钢转炉在“全自动一键式炼钢”程序设定下精准加料,自有码头成品库的无人天车精准运放钢卷……
这是首钢京唐公司园区(2019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谁能想到,取得数千项科技成果,创下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纪录的首钢,在1948年全年产钢不足10万吨,还不够每家打一把菜刀。 从过去生产“面条儿钢”“螺纹钢”等低端建材,到现在生产家电板、汽车板等高端板材,首钢的“赶超”故事,正是新中国从追赶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伟大跨越的缩影。
这是7月1日凌晨拍摄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可曾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是旧中国留下的连螺钉、火柴都要进口的烂摊子。当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也解决不了。 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能够制造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汽车、电脑在内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这是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的跨县易地搬迁安置区靖安新区(2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经济划出的上扬线令世界惊叹—— 1952年中国的GDP仅为679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0年突破40万亿元、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 一粒粒粮食,关乎家与国。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得益于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70多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先后迈过11个千亿斤台阶,如今已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西方社会“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这是5月26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一件件货物,联通中国与世界。 从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到打开国门搞建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2.16万亿元。 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0年的17%以上。
观众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参观(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转正,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奇迹背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从空中俯视神州大地,长江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串联起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的11个省市。
这是消博会上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展台(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今年一季度,这些省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超过全国46%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历经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新世纪以来首度滑落至8%以下,同期一些地方雾霾频现,昔日粗放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立时代之基、应时代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发展。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拍摄的密苑云顶乐园三维全息投影图。新华社发(胡智轩 摄) 这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20年的32189元;过去8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十三五”时期,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新增城镇就业超过6000万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小康,“一个都不掉队”——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呼之欲出。
这是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建设现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都不落后”——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支柱; 覆盖14亿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民生保障越兜越牢,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底色。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说。
2020年8月13日拍摄的深圳市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以高质量发展启新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盛夏6月,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迎来启航一周年。不久前,汇聚全球精品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此举行。 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到消博会,一个个共享机遇的开放平台,勾勒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在全球不少国家蔓延,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游客在浙江湖州埭溪镇芳山村的“归欤山居”民宿泳池内嬉水(2020年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翻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发展主题凸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贯穿全文,谋划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引人入胜、催人奋进。 实施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从油缸起步,逐步成长为高端液压系统供应商,打破国际垄断,在全球盾构机专用油缸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靠多年奋进成为国内液压行业的“单项冠军”。 “敢于投入研发与技术改进,是我们成功秘诀之一,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公司财务负责人彭玫说,今年国家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将为企业省下更多真金白银,让企业更敢投入、敢开拓。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北路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门(2020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十三五”期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第14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发展前景广阔…… 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拓宽未来发展空间—— 打破市场壁垒,新产业、新业态成长迅猛;“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到自贸试验区多次“扩围”……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建设场面热火朝天;广东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试点;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迈出新步伐;浙江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探索路径…… 一系列新举措、大手笔发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音。
5月11日,工作人员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那母生态旅游度假村内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推介草莓。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 “如果说第一个百年,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跨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从‘有’到‘好’的伟大跨越,实现更加伟大的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14亿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信心百倍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创造发展奇迹 共享奋斗成果
时间:2021-07-13 11:07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申铖、魏玉坤、邹 点击:
次
——从“经济更加发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金句来了!一起学习《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一起来学习金句。 ...
- 中国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从百年前饱受欺凌屈辱到实现全面小康,中华...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100年来,中国共...
-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聚焦《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状态。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幸福生活在奋斗实干中“
从久困于穷到迈步小康、阔步走上乡村振兴路,从昔日荒山秃岭到如今“绿肥黄瘦”、重塑...
- 金句来了!一起学习《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