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有机结合”的逻辑必然——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魏弘毅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必然。 深刻理解“相互契合”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有机结合”的逻辑必然,坚持“两个结合”,必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向前。 真理之钥: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 马来西亚吉隆坡,一部中国著作掀起热潮。 5月27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英文版首发式吸引大批读者,现场座无虚席。 参与该书出版的印度通用出版社总裁考沙尔·戈亚尔说:“这本书为读懂当代中国打开‘思想之门’。”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智慧光芒。 170多年前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保持生机活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出坚定有力的回答。 “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贯通”与“融通”,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瞿秋白在《赤潮曲》中歌颂十月革命:“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光华万丈涌。” “共产”与“大同”并用,表达了革命志士对于二者的相通与契合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追求寄托着相同的美好愿景;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民本思想都反映了人民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等关于知行的探讨都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和万邦”“胸怀天下”之道,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 ……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所说:“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根深才会叶茂,本固才会枝荣。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万物并育”“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精忠报国”到“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手握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而坚定——“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发展之道: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道路每一步前行都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深刻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分不开的”。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来到延安。 这里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实践,就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章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阐释“两个结合”;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 俯瞰大地,山河锦绣。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高度重视。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文明互鉴的纽带。从敦煌莫高窟到云冈石窟,从安阳殷墟遗址到运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殷殷嘱托彰显着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怀。 一次次寻访古迹、一次次触摸历史。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 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比翼齐飞,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以史鉴今,资政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化的智慧融汇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 文明之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逻辑 6月15日,良渚古城遗址,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此举行。 火种辉映上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也点亮今天的之江大地。今日的良渚正致力于让世界遗产“活起来”,绽放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良渚,是为缩影。 着眼前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精神力量—— 从“贫富有度”“与天下同利”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到统筹发展和安全…… 翻阅数千年文明卷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脉相承,为治国理政注入更多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蕴藏着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面向未来,要坚持“两个结合”,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与当代社会的共鸣点,不断回答时代课题。 推动文化兴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以“文”会友,“博”览天下。第十九届文博会,海内外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汇集于此。 “文化+科技”“文化+影视”“文化+旅游”……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文化元素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得益彰,中国文化充满创新活力。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北京,京剧、相声、民乐、话剧等东西方艺术形式开启了老会馆活化利用之旅,持续充盈着群众精神文化高品质供给;上海,经过保护性修缮,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建筑群被赋予全新商业功能和业态;沈阳,千余种具有沈阳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研发、推广,有效传播了历史和文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空间无比广阔。 深化文明互鉴,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是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感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中产生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千多年前,先贤孔子兼善天下的情怀贯穿古今,在当今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友善、共赢的桥梁。 文明互鉴,见诸大党大国的行动。 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以胸怀天下的气度,号召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同发展。 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创复兴伟业。 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团结带领人民汇聚更大精神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有机结合”的逻辑必然
时间:2023-06-20 11:54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谢希瑶、潘洁、魏 点击:
次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习近平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 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
-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领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 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
- 抓当前、谋未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前行力量...
- 李强同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境外采购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7日下午在广州同参加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境外...
- 镜观·回响|从“一块屏”看长三角加强城市现
放眼长三角,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码上办”“手机办”“在家办”为越来越多的城乡群众...
- 习近平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中央文献网
- 中欧协经文委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一带一路经委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