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编剧迎“黄金”时代 海岩:编剧暴富是趋势

时间:2011-08-29 23:3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华商网-华商报11月2日报道 10月26日,有“电视剧第一股”之称的华策影视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短短几日,各持有该公司21.18万股的著名编剧刘恒和邹静之“身价”均超过了2000万。有人认为,中国编剧即将进入“黄金”年代。 对此,著名作家海岩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华商网-华商报11月2日报道 10月26日,有“电视剧第一股”之称的华策影视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短短几日,各持有该公司21.18万股的著名编剧刘恒和邹静之“身价”均超过了2000万。有人认为,中国编剧即将进入“黄金”年代。

对此,著名作家海岩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编剧持股“暴富”代表了中国编剧发展的一个趋势,并不是普遍现象。青年评论家韩浩月则认为,过度强调名编剧的“品牌效应”星闻八卦室,不利于对新生编剧的培养,同样不利于优秀影视作品的诞生。

分析“身价”暴涨背后有炒作因素

据了解,去年2月,华策影视的董事长傅梅城向邹静之和刘恒转让了该批股票,转让价格为3.4元/股。按照华策影视昨日收盘的117.85元来计算的话,两位金牌编剧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身价翻了30多倍,进入了千万富翁的行列。

为何会“捆绑”编剧上市,对此华策影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之所以选择编剧成为大股东,因为知名导演和大腕明星或许能撑起一部电影,但是对于电视剧而言,剧本是整个电视剧产业链的源头,是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昨日卫星星闻,记者多次联系邹静之,但电话一接通,立即被挂断。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华策影视股价能涨这么快星闻对对碰中国评论网,和两位金牌编剧的名人效应有一定关系,但这个作用具体有多大,无法估计,也不排除有很大的炒作因素。记者通过观察也发现,在华策影视上市前,一个名叫“邹静之星闻”的微博被注册。随后,大量和邹静之、刘恒“暴富”的新闻和话题被上传上网,并被疯狂转发。而在华策影视上市后的这几天,相关新闻也屡次登上媒体版面。

担忧入股后,优质编剧资源恐被垄断

据悉,获得这批股票,对邹静之和刘恒也是有“条件”的。根据协议,刘恒和邹静之分别任华策影视业务总策划、总监制;刘恒、邹静之策划创作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华策影视享有优先投资拍摄权;在双方认可的条件下,华策影视优先为刘恒、邹静之策划创作影视剧本。

“有邹静之和刘恒的前例,我估计其他名编剧迟早也会被那些大的影视公司‘收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安一民营影视公司负责人吴国华不无担忧的说道。吴国华表示,对投资商来说,名导、明星、名编一个都不能少。以前,他们还可以通过人际关系、高酬金等请到一线编剧,一旦这些名编剧都入股,也就意味着大的影视公司形成了“垄断”。

韩浩月认为,过度强调名编剧的“品牌效应”,只会让影视界将注意力、资源等集中到有限的几个编剧身上。而优秀影视作品诞生几率要提高,必须有一大批高水平、有收入保障的编剧为基础,“‘垄断’名编剧资源是一种短视行为,短期内可以实现很高的商业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年轻编剧的发展无疑受到了抑制,对中国影视业整体发展不利。”

有趣的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马未都、王朔等人也曾纠集了刘震云、莫言、苏童等,组成了一个海马工作室,准备大展拳脚,写剧本赚大钱,“垄断”姿势明显。但在影视不甚发达的昔日,最终以海马工作室的意外“解体”告终:“那时待遇不算好,写的剧本要播出后才给稿费,一集300元。曾经大热荧屏的《编辑部的故事》也是撂了2年后才播出来的。”

影响为编剧改变生存现状提供思路

“中国编剧中是有那么几个人已经跨入了富豪行列,但和娱乐明星比起来,这个数字应该可以忽略不计。邹静之和刘恒的‘暴富’代表了未来编剧发展的一个趋势。”海岩说道。

在中国编剧界也有一句俗语:一线编剧吃香喝辣,二三线编剧忍气吞声,不入流编剧任人宰割。而就记者了解,国内一线编剧目前最高能拿到15万元一集,二线编剧在2万元到4万元,三线小编剧稿酬只有三四千元一集。目前国内能挤进10万元俱乐部的编剧有7位,分别是高满堂、邹静之、张永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