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综合>基建>

“引才”还需用诚意来拓宽“才”路

时间:2017-09-14 11:3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金海鑫 点击:
“真正的人才不会拿着简历去找你,你见过诸葛亮拿着简历找刘备了吗?所以我们要主动。”9月12日晚,四川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顾问座谈会现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宪章的比喻让在座顾问们频频点头。
    “真正的人才不会拿着简历去找你,你见过诸葛亮拿着简历找刘备了吗?所以我们要主动。”9月12日晚,四川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顾问座谈会现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宪章的比喻让在座顾问们频频点头。(摘自2017年9月13日《四川日报》——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四川要主动)
     这句话不禁令我联想到唐代诗人韩愈的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人们早已认识到识才的重要性和伯乐的关键性。有一个典故: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安排他的大臣封德彝负责推荐贤才。可是几个月之后,封德彝不仅没有举荐贤才,还说自己“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听闻后当即驳斥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唐太宗的求贤若渴和封德彝的消极被动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证明,后来唐太宗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重用魏征、房玄龄等贤才,使他统治的时期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习近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报纸上曾发表了一个调研报告,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最大的希望是使他们的知识才能发挥出来,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他们并不考虑什么优待条件,待价而沽。我们也不需建什么黄金台,就是要有一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谁能够重视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人才也就慕名而来。”
    综上所述,引进优秀人才关键要发挥用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要制定“招贤纳士”、博揽群才的政策措施,表达诚意;二要广泛宣传选人用人政策,传递诚意;三要营造一种大家都愿意当“伯乐”,广开才路的氛围,开门纳谏。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