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综合>理论>

扶贫款非“天鹅肉”,谁也别做“癞蛤蟆”

时间:2017-12-20 12:31来源:中评网 作者:隔山 点击: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贫困地区。而贫困地区的一些干部在品种繁多,金额较大扶贫资金面前,难抵其诱惑,想着花样,千方百计地总想在扶贫资金上擦点油,认为扶贫资金是“天鹅肉”,吃得上得吃,吃不上创造条件也得吃。
 今年6月,有群众向纪委反映,某村的危房改造补助款没按要求发放。纪委通过调查,揪出了一批在精准扶贫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部。(12月19日新华网)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贫困地区。而贫困地区的一些干部在品种繁多,金额较大扶贫资金面前,难抵其诱惑,想着花样,千方百计地总想在扶贫资金上擦点油,认为扶贫资金是“天鹅肉”,吃得上得吃,吃不上创造条件也得吃。
       事实上,就近年查处的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件看,不管是存在的扶贫名单加塞骗领扶贫款现象,还是假借群众或公益之名违规发放扶贫款现象,更或是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随意截留、挤占、挪用扶贫款现象,不仅暴露出有的贫困地区在扶贫款使用上的不精准,也暴露出有的扶贫干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甚至还反映出一些地方开展扶贫工作,特别是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责任不落实,监督缺位。2016年审计署发布关于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基层扶贫资金监管比较薄弱,有1.38亿元扶贫资金被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这说明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已到非治不可的地步。
众所周知,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专项资金。其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来说就如同是“救命钱”,必须保证其专款专用,精准使用,可以说这是扶贫攻坚中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底线,哪怕只是“一针一线”“一分一厘”,更不要想把扶贫资金当作“天鹅肉”,把自己当作“癞蛤蟆”。这就是为啥要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原因所在。
     就扶贫领域出现的这些现象来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少数干部“四个意识”不强,缺乏扶贫工作是重大政治任务的政治意识和扶贫攻坚应有大局观的大局意识。二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实,缺乏履职担当,致使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上出现推诿扯皮,看似“层层把关”,实则“层层放水”。三是少数干部对实施精准扶贫认识不足,“精准”二字未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对有限的扶贫资金使用没有“精准”可言。正是这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存在,扶贫资金成为少数扶贫干部拉关系、谋私利的“自留地”载体。
        笔者认为,要确保把扶贫资金这块“好钢”用到扶贫攻坚的“刀刃”上,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到位度的检查,严查改变资金用途和分配“关系资金”的行为。二是加大资金使用管理检查,严查挪用、骗取、套取资金的行为。三是加大责任落实检查,加强资金使用审计,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和扶贫对象的核实核查,严防人款不一、监管缺位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无形之手,确保扶贫资金发挥真扶贫、扶真贫的作用和效果。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