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0日电(记者唐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是1076年的丙辰中秋,苏轼对着当空皓月和遍地银辉,句成千古。而此时宋朝子民也都在欢庆中秋节令。 古往今来,原同一月,而今中秋,人们也开始穿上宋式汉服,流连市集,或观赏点茶技艺,细品诗酒茶,体验民间游艺之趣;或化身才华横溢的词人,吟词弄墨;或观看轻歌曼舞、乘舟巡游,尽情体味中秋民俗之乐。
月色下的杭州西湖。(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供图) ——拜月 宋时中秋,不论男女皆会拜月,或是外出登楼,或是泛舟湖上,所求各有不同。男性期盼早日蟾宫折桂,科举高中。女性则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秋日的杭州西湖上,静谧幽静,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三潭印月处,三座瓶型石塔立在湖中。古时中秋之夜,人们在三座石塔中点燃蜡烛,用纸将塔内圆孔罩住,待皓月当空时,月光、烛光和湖光交织,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相融。湖边亭中的祭桌上,香炉一盏,清酒三樽,盘碟中盛放着水果、糕点等各色祭品。人们迎着满湖月色,上香、祭酒、读祝、拜月……
拜月仪式现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供图) 时至今日,拜月祈福的传统依旧延续。今年中秋,杭州城隍阁的拜月台前热闹非凡,市民、游客登阁远眺,俯瞰西湖全景,行拜月之礼,伴随着悦耳的丝竹雅乐,品尝着城隍阁的中秋特别茶食。 游客章先生说,古时拜月,表达的是期盼,对美好的追求,历经千年永不停息;今时拜月,表达的是祝福,月圆人圆,大家安定,小家安康。 ——燃灯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 在宋代江浙地区,有中秋节燃灯、放灯的习俗。 今年中秋,灯“上”了船。9日晚,杭州西湖边微风阵阵,33艘手划船在船头装点上了圆形月亮灯。船动“月”升,夜静“月”明,与天上月亮,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夜晚7点时分,游客陆续上船,他们四人一组、五人一群泛舟赏月。行至途中,中秋主题的国艺雅乐缥缈而来,更添几分宋韵中秋的氛围。
游客乘坐“月亮船”游湖赏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供图) 看着一艘艘“月亮船”在湖面荡漾,岸边的游客鲁女士不由感慨,“此刻的西湖诗意般地呈现了传统民俗,让我和家人感受到了这份中秋浪漫。” 而在西湖的不远处,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500余只“宋式灯笼”又一次在佳节点亮,游客在“临安城”与杭州之间“穿梭”,长街上灯火如豆,宋风雅韵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游园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在宋人孟元老的记忆中,宋时的中秋游园是热闹而恣意的:“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今时喧嚣依旧,中秋夜,杭州建德市的严州古城俨然成了游园场,古城澄清门下,历经600余年风霜的老城墙开启了“灯光秀”,铺展开严州千年的历史画卷。门外舞者用舒展柔美的宋韵舞姿欢迎八方来客,游人在宋代制式的仪仗队伍护送下走入城中。
严州古城内的古风夜市吸引游客驻足。(建德市梅城镇微融媒体中心供图) 城内,皎皎明月照进古街,繁华市井间人头攒动,有店家正用古朴的宣纸绘制灯面,做一盏中秋宫灯,引得众人围观。不远处茶馆酒肆旁的舞者衣袂翩翩,随风而舞。 以中秋为媒,以民俗为介,现代与古代的碰撞,将都市的喧嚣融入人间烟火里,伴随着灯火通明的夜,燃起人心里每一寸的欢腾。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千年共此月,在民俗中品味古韵中秋
时间:2022-09-11 12:24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唐弢 点击:
次
这是1076年的丙辰中秋,苏轼对着当空皓月和遍地银辉,句成千古。而此时宋朝子民也都在欢庆中秋节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春晚是海内外华人的大聚会,大家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也展望未来的崭新景...
-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 换个方式赏月:中国科学家展现嫦娥五号月壤微
中国科学家与艺术家合作,在中秋节开启全新的赏月模式:通过高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细...
- 千年共此月,在民俗中品味古韵中秋
这是1076年的丙辰中秋,苏轼对着当空皓月和遍地银辉,句成千古。而此时宋朝子民也都在...
- “瘦身令”实施——月饼与价廉物美“双向奔赴
高档超大木盒、雕刻花纹装饰、提篮或抽屉式设计的外包装,盒内配以丝绸、纸盒等层层包...
- 市场监管总局: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有
用红木或贵金属豪华包装、动辄标价数百甚至上千元……临近中秋节,过度包装、“天价”...
-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