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4日电 题:“带薪休假”的内蒙古草原 新华社记者于嘉、李云平、彭源 4月初,走进昔日沙化较重的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草原虽未变绿,但高高矮矮的旧草延绵到天边,不难想象夏日的葱郁景象。一些曾“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草木丰茂、湖水荡漾,引来北归候鸟栖息。 这里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得益于2011年国家在内蒙古等地主要草原牧区启动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十余年来,在这项政策推动下,全区草原生态、牧民生活、畜牧业发展全面持续向好。 “草场一年比一年好” 从20世纪90年代起,内蒙古草原随着牧区人口和牲畜数量急剧增长而逐步退化。特别是在2000年前后,以干旱为主、多灾并发的严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草原生态恶化。 为保护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2011年起,在国家支持下,内蒙古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有的地方禁牧,有的地方按草畜平衡要求减少牲畜数量,并给牧民相应补贴,相当于让草原“带薪休假”。至今,政策资金累计达455亿元,每年有140多万户、490多万名牧区群众从中受益。
2021年7月15日,羊群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上悠闲觅食。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牧民其其格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草原上有很多裸露沙地,沙尘暴一年能刮十几次。她家近万亩草场沙化较重,像长了“斑秃”一样。 2011年起,其其格家的草场被划入禁牧区,年均补助奖励资金7万余元。她拿出一部分钱,从采取草畜平衡保护方案的地方租用5000亩草场放牧。 “草场一年比一年好,沙尘天气也减少了。”其其格指着门前的草地开心地说,“你看这片野生黄芪,十几年没见到了,近一两年又有了。” 这只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内蒙古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十多年来,自治区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自治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45%,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 “少养精养多挣钱”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牧民的生产方式。人们不再多养,而追求精养,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草原深处,牧民巴德玛的砖瓦房宽敞明亮,房前停着小轿车,不远处有饲养牲畜的暖棚和储草棚,棚前放着打草机和皮卡车,与十多年前记者初次到她家采访时相比,她的生活大变样。
2021年7月15日,牛群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原上悠闲觅食。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前,巴德玛在6000亩草场上养着40多头基础母牛和近百只羊。由于超载过牧,草原退化,牛羊膘情不佳,卖不上好价钱。 “一年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没有钱盖牛羊过冬的暖棚和储草棚。”巴德玛说,牛羊虽然夏天有草吃、秋季长点膘,但冬天大多掉膘变瘦,到了春天,母畜常因草料不足而营养不良,产犊(羔)率大幅降低。 2011年,她家近2000亩草场被划为禁牧区,4000多亩草场划入草畜平衡区,一年能拿4万多元补助奖励资金。“牛羊养多了没好处,以后要少养精养多挣钱。”她把羊全部出栏,将基础母牛控制在40头左右,草场生态逐渐好转。她还用攒下的补助奖励资金盖了暖棚和储草棚,每年秋季备足草料,母牛产犊率明显提高。 “现在一年卖30多头牛犊,纯收入近30万元,过上了小康生活。”巴德玛说。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深入实施,内蒙古一些牧区根据实际,采取精细化养殖等措施,着力平衡牲畜饲养与生态保护。同时,全区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每年过冬牲畜的畜均暖棚面积达1平方米,生产效益明显提升。 “既放牛羊,又‘售’风光” 十多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下,内蒙古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形成持续向好的良性循环,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绿色产业在草原上“萌芽”、发展。 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牧民阿拉腾图雅5年前在自家宅基地建了专供餐饮休闲的蒙古包,搞起牧家乐,仅这一项纯收入每年就有三四万元。“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这几年草场越来越好,景色更美了,游客也多了,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他说。
哈斯萨日嘎(左)与游客在草原上聊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态改善,风光更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90后”牧民哈斯萨日嘎因此有了新职业——草原“向导”。3年前,取得导游资格证的哈斯萨日嘎开始拍摄草原美景等内容的短视频,并发布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不少网民专程从外地自驾来找她当“向导”。 “在生态变好的草原上,既能放养牛羊,又能‘销售’风光,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多彩了。”她说。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带薪休假”的内蒙古草原
时间:2022-04-04 16:30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于嘉、李云平、彭 点击:
次
4月初,走进昔日沙化较重的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草原虽未变绿,但高高矮矮的旧草延绵到天边,不难想象夏日的葱郁景象。一些曾“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草木丰茂、湖水荡漾,引来北归候鸟栖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我与总书记“同框 ”丨逐梦的女孩
一次温暖难忘的会面,一句温暖人心的鼓励,点亮了王雅妮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激励她在...
- 红土地上的新崛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江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江西考察,把脉定向,指引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
- 上海靶向发力重振经济
6月1日起将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
- 安徽:“村级”公开栏,越办越亮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
- 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
- 微视频|熟悉的上海,等你回来
当安静,被逐渐打破;当人和车,再次穿梭。 ...
- 我与总书记“同框 ”丨逐梦的女孩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