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29日电 题:“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济嬗变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朱筱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作为全国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位于姑苏区的古城是苏州根脉所在。致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苏州以城市更新让“住在古城”成为情怀,以产业蝶变让“业在古城”彰显价值,以倾力为民让“人在古城”尽享温情。
苏州城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固本开新,守护姑苏城 春秋时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阖闾大城。历经千年,这座城仍然保持“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平江图》刻画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如今,从高空俯瞰,苏州古城布局与图中基本相符。2500多年城址未变,世所罕见,这让苏州古城享誉中外。 行走于古城,稍开阔的地方抬头可见70多米高的北寺塔。古城保护,功在锲而不舍;文脉绵延,要在固本开新。2014年起,苏州逐步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目前已完成以古城为核心的420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模型,让《平江图》加速数字孪生。登录“苏周到”App的“数字古城”,即可深度体验高度还原的园林景观。 2020年,“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展开,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一个“细胞”,得到全面、深入的画像。每一处无名院落都有“身份证”,解剖式普查为古城保护更新提供科学依据。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沈佶平说,这是保护街坊历史文化、形态肌理的重要举措。
游人在江苏苏州拙政园游览。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古建活化,焕发新生机 春风吹皱池水,荡漾假山楼阁。古城十梓街上,顾廷龙故居焕然一新,5月已有企业入驻。从破败古宅到企业总部,顾廷龙故居是古城古建活化保护利用的缩影。 古城寸土寸金,空间布局受限,建设难以“施展拳脚”,但人文资源富集。苏州针对空间形态设计产业业态,将古城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新城反哺老城”的良性循环。 传承文化,也迭代产业。苏州推动古城“文化+科技+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产业创新集群。目前,古城已有文化创意产业园18家,入驻企业近千家。十年来,已有数十处古建获得修缮,并成为传统文化展示场馆、企业经营场所、高端酒店等。 500多年前翰墨飘香的桃花庵,60年前机器轰鸣的丝织厂,如今已变身蓬勃发展的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原先生活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的中张家巷29号,经修缮租给一家企业用于办公,头一年就实现税收1.2亿元……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享受到‘拎包入驻’古宅的最高礼遇,也肩负着保护与发展的责任。”来到大石头巷24号秦宅,入驻企业百易晟生态(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雅正与同事敲定软装细节。秦宅是一处五进建筑群,交付时已完成整体保护修缮,经过简单布置,将成为企业金融业务总部。 有人气,才能保持古宅的活力。近期,苏州将发布“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平台”,率先将古城内国企持有且可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在线发布,以公开招租、公开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开发利用,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古建老宅的保护和利用中。
在古城一处评弹茶馆,评弹演员吴亮莹在演唱吴语版《声声慢》。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古城新生,显现年轻态 “苏州都挺好,小船儿在歌声中轻轻地摇……”大儒巷38号古昭庆寺门口,街头艺人的弹唱,吸引年轻游客驻足。保留传统水乡建筑特色的十全街,装点潮流元素,成为时尚打卡地。 土生土长的苏州“90后”蔡惠贤,挖掘年轻人喜好,打造实景体验剧《声入姑苏·平江》。年轻创业者聚集,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在古街巷里蓬勃生长。 “城市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前提下,要积极拥抱年轻一代。”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以20年的努力把古城“保起来”;进入新世纪,苏州古城又实现“美起来”;再通过20年努力,使古城“活起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当年,余秋雨曾感慨“白发苏州”。如今,古城小巷蜿蜒掩映的门庭中,无论走出的是长髯老者还是时髦青年,都不会令人惊奇。人们对于古城的向往和情思绵绵不绝。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认为,亦老亦新的张力有望成为古城新生的基础。
市民在苏州双塔市集购物。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 “一起逛菜场,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走进古城双塔市集,各种文案如商品一样琳琅满目。有文艺范儿也有烟火气,古城生活透着新鲜感。对于住在古城的老街坊们来说,“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姑苏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创意产业加速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业青年,正迅速改变古城的人口结构,让古城更显年轻态。姑苏区正加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古城保护更新、产业培育、载体建设、城市面貌提升等9个三年系列行动计划,让“苏式生活”更加令人向往。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济嬗变
时间:2023-05-30 12:09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杨绍功、朱筱 点击:
次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作为全国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位于姑苏区的古城是苏州根脉所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第六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开幕 共话中国式
六月的陇原大地,万物勃发,生机盎然。8日,第六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在甘肃省兰州...
- “白发姑苏”传承焕新——2500年古城的人文经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作为全国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位于姑苏区的古城是苏...
- 双面“绣”姑苏——人文经济视野下的苏州观察
2500年岁月沉淀出的昆曲、评弹和园林、苏绣,早已成为世界辨识中国的鲜明符号。吴风悠...
- 新疆: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丨新疆: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
- 浙江加快交通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织密立体网络 强化发展支撑——浙江加快交通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 四川:真抓实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丨四川:真抓实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
- 第六届“甘肃·祁连山论坛”开幕 共话中国式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