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30多万筑路大军艰苦奋斗,牺牲2000余人,打通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 这是一条艰辛的险路,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锹、一把镐与严寒、酷暑、灾害做斗争,维护成昆铁路畅通50年。 这是一条人民的幸福路,半个世纪运行不辍,为国家建设、地方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0年来,通过电气化、扩能改造等方式不断提升、提速、跨越,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新时代,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筑路自强:英雄创时局 逢山开坦途
这是采用“转体施工法”建设的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上)一景,该桥单体转体重量7350吨,总重量14700吨(无人机照片,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草木苍翠、墓碑高耸。 成昆铁路的烈士大都被安葬在铁路沿线的陵园里。远处,不时传来火车汽笛声。满头白发的老铁道兵宁祥友今年79岁,每当他到陵园看望战友,思绪就不由自主地回到当年。
这是采用“转体施工法”建设的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上)一景,该桥单体转体重量7350吨,总重量14700吨(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1958年,中央一声令下,成昆铁路建设启动。 “三线建设的重点是‘两基一线’,其中‘一线’就是成昆铁路。”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张鸿春说,“这条铁路对于我国巩固国防、资源开发、西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成昆铁路经过的川滇交界地区山高谷深,地质结构极为复杂,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 面对极限挑战,由30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铁道兵、铁路职工和支铁群众组成的筑路大军,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开启了气壮山河的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成昆铁路建设纪念碑(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965年,宁祥友和战友们来到云南禄丰县修成昆铁路,在崇山峻岭间打洞8个月、砌挡墙2个月……一干就是5年。 “条件特别艰苦,但我们有种不服输的精神,誓死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至今让宁祥友自豪不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083公里,30多万人参建,2000多人牺牲。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档案室干事王福永说,成昆铁路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
拼版照片:上图是1995年拍摄的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渡河峡谷内的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新华社发 曹宁摄);下图是2020年6月19日拍摄的成昆铁路“一线天”石拱桥(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新华社发 在壁立千仞的大渡河峡谷内,坐落着一座铁道兵博物馆。不远处,就是“一线天”石拱桥——当时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 “悬崖近乎90度,无法站立,只能用绳索把人吊在半空,用钢钎和铁锤打炮眼,山石随时会垮……”在一张历史图片前,博物馆讲解员王帮华说,当年筑路者付出了巨大艰辛与牺牲。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突破当时多项中国铁路乃至世界铁路之最,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通车当天,10万军民在四川西昌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
这是6月19日拍摄的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胜利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博物馆旁的“峡谷第一村”胜利村,曾是“悬崖村”。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村民陆续从山顶搬迁到成昆铁路边,发展绿色产业、乡村旅游,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村里很多人的长辈都曾参与过成昆铁路修建,当年那种战天斗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已深深烙刻在村民心里,成为脱贫奔小康的精神动力。”胜利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说。 守路自强:绝壁多磨难 砥砺写春秋
一辆列车行驶在成昆铁路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境内,旁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新成昆铁路(无人机照片,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建成昆难,运维成昆亦难。 风雨成昆50年,这条钢铁巨龙不断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战。外国专家曾预言:“成昆铁路即使修通了,也会变成一堆废铁。” 1970年10月,成昆铁路通车仅3个月,原乌斯河工务段便组建了孤石危岩整治队,在悬崖陡坡上查危石、排险情。
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红峰站,西昌工电段普雄桥路车间白果危石整治队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成昆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巡线(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974年,整治队首任工长白清芝在作业时,保险绳被岩石磨断,坠下悬崖,不幸牺牲。但是,一代代“孤石人”前仆后继,从未间断。 更为艰险的是抢险救灾。1991年9月19日凌晨,暴雨如注,大湾子车站一侧山体垮塌,掩埋了两节货车和一条轨道。滚下的石头,大的10多吨。 灾情就是命令!车站职工柏兴华与工友们提着汽灯,冒雨抢险……中断、抢通,又中断、再抢通!成昆线上每一次抢险救灾,都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成昆线上峡谷纵横,很多小站位于大山深处,除了路轨,再无其他方式与外界连接。 “危险之外,还有艰苦和寂寞。”在成昆线干了20多年的李金说,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夏天40多摄氏度很常见,钢轨都烫手,能煎鸡蛋……
耿玉坤与同事进行交接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海拔2478米、被称为“风之站”的沙马拉达车站,值班员耿玉坤1988年来到这里,坚守至今。上级要将他调到条件较好的车站,但被他婉言谢绝。“时间长了,对这里有感情了。” “金江的太阳,马道的风,燕岗打雷像炮轰,普雄下雨如过冬……”在成昆线上,扎根深山车站的人很多,他们用坚守诠释着小站职工的人生价值。 千磨万击还坚劲。50年来,一代代成昆人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守护着这条铁路大动脉的有序运营,打破了外国专家“成昆铁路会变成一堆废铁”的预言。
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当地居民走入沙马拉达车站等待列车进站乘车(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自通车之日开行至今的“小慢车”,是成昆线上独特的风景。50年来,它穿梭在大凉山间,成为沿途各族群众的运输车、致富车、校车。
在“小慢车”上,阿西阿呷给孩子们辅导作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踏上成才的希望之路(2019年2月28日摄)。新华社发(龚萱 摄) “票价最低两块钱,带货不收钱,票价25年没涨过。”彝族女列车长阿西阿呷笑着说,“看着老乡的农产品卖得掉,孩子们上学方便,还能助力脱贫攻坚,慢车亏本也不会停运。”
坐落在在成昆铁路沙马拉达隧道旁的拉达新村(无人机照片,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金沙江畔,攀枝花市从不毛之地已发展为中国现代钢城、钒钛之都。“这里‘承包’了全国三成以上的高铁钢轨、80%的出口钢轨,全部依赖成昆铁路运输。”攀钢集团钢钒公司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陶功明说。 “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铸天链……没有成昆铁路的运输保障,就没有发射中心这些骄人业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保障部党委副书记张晓霞说,成昆铁路就是发射中心的“生命线”。 创新自强:再战成昆线 奋发向未来
复兴号动车“绿巨人”从元谋西站出发驶向攀枝花(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山峰“飞驰”,峡谷闪现。 望着窗外风景,27岁的D789次列车车长赵丹玉会想起老一辈车长讲述的成昆故事。 那时,绿皮车缓慢地爬行在山间,从昆明到攀枝花要7个多小时。现在,她所值乘的复兴号动车“绿巨人”,只需2个多小时。 赵丹玉值乘的列车跑的是新成昆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一带一路”连接东南亚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
拼版照片:上图为成昆铁路经过的元谋站,于2019年12月30日零时起正式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如今承担货运功能(无人机照片,6月24日摄);下图为新成昆铁路经过的元谋西站,元谋西站于2019年12月30日开始办理客运业务(无人机照片,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新成昆铁路2013年动工,全长850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中铁二院新成昆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王维说,“目前,昆明至攀枝花米易段已通车,峨眉至米易段正在加紧建设。”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成昆铁路很多路段只能以“大回环”旋转的方式爬坡,这被称为“展线”。
这是成昆铁路龙骨甸车站到羊臼河车站间的3条展线之一的“桐模甸”展线一景(无人机照片,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成昆铁路龙骨甸车站到羊臼河车站间,就建有3条展线,线路长32公里。而新建成通车的永广铁路,采用“三隧夹两桥”方案,新线比老线缩短21公里。 “以前用道尺检测铁轨,误差1毫米;现在采用0级轨道检测仪,误差0.01毫米。检测一公里路轨由半个多小时缩短到10分钟。”广通工电段职工王国民对新老变化深有体会。
正在建设中的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2号斜井(无人机照片,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正在紧张施工的小相岭隧道全长21.8公里,是新成昆铁路最长隧道。记者进入隧道看到,喷淋机、大功率抽风机、现代化挖掘机……如今的隧道挖掘设备和技术已今非昔比。 “这里地质结构极为复杂,50多年前,我爷爷就参与了成昆铁路最长的沙马拉达隧道修建,很难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中铁隧道局集团小相岭隧道项目调度主任郑东东感叹道。
乘客从元谋西站进站上车(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云南元谋县被誉为“金沙江边菜篮子”,副县长张荣说,成昆铁路是元谋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后,前景更加喜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新时代,成昆铁路历经半个多世纪凝练而成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必将创造更大的辉煌。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自强的力量——成昆铁路通车50年记
时间:2020-07-09 11:28来源:新华社全 作者:记者王长山、杨三军、 点击:
次
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30多万筑路大军艰苦奋斗,牺牲2000余人,打通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70年,长三角织就最密高铁网
- 下一篇:智能测温7.53亿人次 特殊数字看特别春运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智能测温7.53亿人次 特殊数字看特别春运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1年的春运客流减了很多,车厢空了很多,安全保障却强了很多。...
- 自强的力量——成昆铁路通车50年记
这是一条英雄的铁路,30多万筑路大军艰苦奋斗,牺牲2000余人,打通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
- 70年,长三角织就最密高铁网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建设强力推进,客货运输新产品不断推出,运输经营捷报频传。 ...
- 魔都打工苏南住 高铁为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如今,长三角高铁成网,与珠三角和京津、东西部地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形成快速便捷“交...
- 广而告之小小火车票赢商机
在信息传播之快速,影响之大的今天,广告无处不在,从最初的报刊纸媒体广告到后面广播...
- 求实用缓解运能压力
从元月10日0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85.5对。运行图调整后...
- 智能测温7.53亿人次 特殊数字看特别春运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