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经典著述《寻路中国》在华出版

时间:2011-10-08 08:43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中新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 邹瑞玥)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最新篇《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引起广泛关注。 该书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大的关注当代中国问题的纪实作品系列之一,许多欧美主流媒体、专家和大学,都

中新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 邹瑞玥)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最新篇《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中国评论网,引起广泛关注。

该书是目前在西方影响最大的关注当代中国问题的纪实作品系列之一重庆打黑纪实陈明亮,许多欧美主流媒体、专家和大学,都将海斯勒的三部曲作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目。

《寻路中国》中文版译者李雪顺与海斯勒相识多年重庆纪实频道,在他看来,海斯勒涉笔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的表述。许多中国人经历过、但没认真思考过的细节,被海斯勒用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十分有趣。

在不少人眼中,海斯勒有点像当代美国版的“马可·波罗”。他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何伟”。在中国生活十多年的他,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经济腾飞的十年感同身受。而这世纪之交的十年恰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海斯勒的中国纪实文学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中,这一时期的中国被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李雪顺透露,在西方,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备受瞩目,许多人都在关注中国经济体的走向,也有一些迎合西方人口味的当代中国论著,把中国“妖魔化”。而海斯勒的创作不受外界干扰,真实地描写他的所见所闻,被西方社会视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

2001年,《江城》英文版出版后,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后来该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中描写的重庆小城涪陵引得数百人跨国来访,寻访小说中的场景,甚至希望留在当地工作、生活。

彼时,考取中国驾照的海斯勒正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一边开始了《寻路中国》的写作。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铺设公路的里程数重庆地图,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在《寻路中国》中,海斯勒首先叙述了他由北京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集中特写了长城脚下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实现发家致富梦的变化经历;另一条线索则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巨变的缩影。

据了解,海斯勒将在今年3月再度造访中国,并参加上海国际文学节,届时将有相关的签售和演讲活动。(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