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51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 新常态下,稳增长和惠民生相互促进,民生新亮点温暖着亿万人的心。习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最新论述,不仅深刻地将民生保障、民生任务与经济建设、发展指标放到同样的高度,而且鲜明、凝练地指出了抓民生保障、落实民生任务的方法和路径,强调了领导干部在民生工作上应该秉持的正确的政绩观,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和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做出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民生观”—— 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改善民生是终极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改善民生是群众路线最生动最现实的实践:“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改善民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不断的新起点,要让改善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习总书记的“民生观”,是新时期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是指导我们夯实执政之基,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民者,万世之本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无一不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尚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要视民苦为我苦,视民难为我难,视民艰为我艰,与人民同忧乐共患难。“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可以说,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在冲破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固本强基、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英国有句谚语:“人民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我们今天的一切发展,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不仅失去意义,更难以持续。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习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7次会议,户籍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民生焦点难点和热点,都是改革的着力点,顺应人民新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尽管经济调档减速,就业却再创新高,人民收入仍持续增长,民生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各种社会保障日益健全,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民生新风景,见证着党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 习总书记此次关于民生工作的最新论述,阐明了“民生观”最关键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抓民生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地位问题,就是“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二是以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政绩观抓民生工作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民生观”的这两个基本点,就等于得了要领、获了真谛,掌握了抓民生工作的法宝。 “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将民生工作提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强调在民生问题上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是,的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浮光掠影、虚晃一枪,锦上添花的抢着干、雪中送炭的无人问,并不愿意沉下心去扎扎实实为民办事。甚至老百姓自己办不了、办不好的揪心小事也长期无人问津。比如,在一些城市年年发水年年淹的尴尬、“吃人”的窨井年复一年“吃人”的惨剧,都在提醒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要像抓经济建设、抓发展指标那样,在民生事业上聚焦聚神聚力、具体而非空泛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方面并不显山露水、立竿见影,需要虚功实做,扎实苦干。能不能像抓经济一样抓民生,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工作作风。 “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这是习总书记历来倡导的政绩观。这次在论述抓民生工作时,习总书记再次语重心长地强调了这一重要思想。他指出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沧海滔滔,民生不息。”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许多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有的需要马上办,有的则需要打基础、谋长远。因而,民生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改善民生要有底线思维,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还要学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实际出发,先从既利当下又利长远的事情做起,绝不能超越自身发展现实,搞“高负债”式的民生改善。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唯恐在任内留不下什么东西,“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寅吃卯粮,指望一任干完所有事;有的领导干部狮子大开口,把政府的钱袋子当作了不上锁的钱柜,搞不切实际的浮夸,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很高——一些项目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难以为继,给一方经济发展带来持久难以卸载的沉重负担,甚至“为官一任,贻害数代”,为民变成了害民。这些不切实际的所谓民生工作,其实都是错误的政绩观、扭曲的价值观和浮躁的作风所导致的,我们要坚决予以禁绝,决不容许其滋长。为此,应通过引入以民生指标为主的地方干部考核体系,进而实质性地根治不良政绩观。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提出,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这三个“更加”,突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新常态下,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必须是更有人情味、更温暖、更包容的增长,围绕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例如,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不仅为当下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长远的发展夯实根基;“托底”为居民消费打消后顾之忧,实现内需拉动才不是纸上谈兵。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让人们生活有奔头、人生有盼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的“民生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直面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民生诉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源源不断地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文/慎海雄)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慎海雄: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
时间:2014-12-21 13:12来源:新华网 作者:慎海雄 点击:
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指出,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中国经济“新常态”不存在
- 下一篇:“多谢中国”和“都怪中国”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2022年环境、发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2022年环境、发展与人权”云上边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会议...
- 全球和中国富豪都愿意去哪里买房?
纽约是富豪最集中的城市,但这不足以让其超越伦敦对超级富豪的吸引力。纽约落后伦敦...
- 一艘载有中国游客的船只在马来西亚失联
马来西亚海事执法局说,船上共载有31人,其中28人来自中国。但中国驻马来西亚哥打...
- 不再风光的中国“外企白领”
十年前,中国外企白领被认为是标准的中产阶级,而今一些京沪外企白领甚至不再认为自己...
- 中国央行出手“维稳”人民币汇率
“一般而言,我相信有这样一个政策倾向,那就是在外部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把人民币设定...
- 枪支暴力下的美国:芝加哥青年网络直播时遭枪
作为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也饱受枪支暴力之害。《芝加哥论坛报》统计,在珀金斯被杀...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2022年环境、发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