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小节”焉能保“大节”

时间:2018-03-07 10:47来源:中评网 作者:云君 点击: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摘自《菜根谭》)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不时还能看到听到一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落马官员大都是从操守不严、品行失端开始的。他们起初只是在小节上自我放纵,认为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玩一点出不了大事,结果是小节不守、大节不保,从小错酿成大错,身陷囹圄。个人失去自由暂且不说,党籍还丢了、公职还没了,前途也毁了,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古语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小节”决定荣辱。微腐败就像一颗毒瘤,如果在初期不及时铲除,任其膨胀,终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应从细微处着眼,注意“小事”“小节”,在防微杜渐上下功夫,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时刻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行为准则,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荀子·王制》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清代名臣张伯行,曾作《禁止馈送檄》曰:“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唐朝宰相陆贽认为,“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因此,对他人馈赠,无论大小,一概拒绝。古人尚有如此觉悟,何况今日之党员领导干部?
“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党员干部须谨记,不以“下不为例”而放纵,不以“小事无障”而越界,不以“不为人知”而妄为,真正做到小节愈拘、大节愈谨,小节愈持、大节愈彰。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在日常小事和工作生活细节上也要守住底线,克己慎行、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做到“慎独、慎染、慎微、慎初、慎终”。如此才能“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真实姓名:宋荣军(若采用请用网名:云君)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