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基层“小学生” 写好为民“大文章”

时间:2021-07-13 17:3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林奥 点击:
在知行合一中解民忧。一切为民谋福祉的行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民忧。民心的基础在民生,民生的实质是民心。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年轻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指明方向。
      年轻干部在具备活力足、思想活等优点的同时,也面临接触基层的时间短、与百姓打交道“有架子、讲官话”方法不当的不足,直接导致不能了解真实情况,很难有的放矢的想问题、办事情,工作干不好、群众不满意。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应当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
在勤学好问中知民情。知民情是站稳人民立场、增进民生福祉的前提和基础。勤学好问是知民情的有效方法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贯穿于行动始末,体现在勤学好问中。当好基层“小学生”,就是要时刻保持“小学生”身上那股勤学好问劲。要坚持经常到基层走走看看,常到百姓家中坐坐听听,坐“热炕头”、坐“一条板凳”不能只是敷衍了事走过场、只是简单关怀走形式,而要用心听百姓说的,对不懂不会的地方及时发问求教,对想深入了解掌握的部分多聊多问。要掌握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方法,化“生硬”为“生动”、化“尴尬”为“自然”,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实际找到共同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学习的地点在田间地头、工厂作坊、家中榻前灵活切换,保持做群众工作的“巧”劲,把群众智慧汲取好,把群众情况掌握透。
      在深入思考中晓民意。晓民意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关键一环。当好基层“小学生”,离不开如“小学生”一般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全身心投入做好“民意”作业。这里的深入思考有三层。其一是带着问题到书本中找答案,读深读透有字之书,在前人经验中寻找为民服务的方法。其二是认真对待无字之书,即社情党情,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放到整个大环境、大背景下去思考,与当前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更好地知晓民意、理解民意。其三是善于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与基层经验丰富的前辈交谈,有助于深入思考,想明白百姓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真正诉求”。通过一系列深入思考,使得“急难险盼”的民意了然于心。
      在知行合一中解民忧。一切为民谋福祉的行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民忧。民心的基础在民生,民生的实质是民心。当好基层的“小学生”,要在为民办事解忧,凝聚民心上下功夫。要扎实做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小到为自己包保的贫困户谋划发展思路,大到一个村、甚至一个乡镇整体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等,全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后续巩固提升,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从问题出发、从小事着手、从实处发力,从关系切身利益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到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都逐一谋划解决,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只有把双脚放在泥土里,立好志、讲传承、扎深根,当好基层“小学生”,才能把群众最优、最全的智慧力量凝聚好,才能把群众最忧、最盼的问题解决好,写好为民“大文章”。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