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避”让调查研究之风吹得更暖更实

时间:2023-05-30 16:47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闫爱平 点击:
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自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各地迅速掀起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争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和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
      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自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各地迅速掀起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争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和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能力。但就近期某些地区的调查研究来看,也有“走马观花”“水中探月”之嫌,在“暖”字和“实”字上下的功夫不足。为确保调查研究饱含“暖意”和“实意”,至少应做到三个“不避”。

不避事。曾国藩曾说:“为官以避事为耻”。现在,中国共产党更是把人民群众摆在至高无上的位子,为民谋福祉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调研工作时,要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要以雷厉作风速办,做到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在调查研究中感悟到“暖意”。

不避难。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提出,要敢于“钻矛盾窝”。“事不避难者进”,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攻克各种难题中得以实现。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呼吁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实践、问计于群众,掌握基层实情,敢于、善于解决现实矛盾,找准问题根源,配制治疗良方,为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提出可行性建议,让调查研究更具“实意”。

不避责。中国共产党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容纠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干部创造敢担当、不避责的干事创业氛围。在调查研究中,广大干部应以“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度责任感开展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形成有效成果。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