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去过的地方

时间:2021-06-07 16:42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陈诗琦 点击:
有人说“你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融入你的灵魂,也会成为你的人生。”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到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再到陕西的延安宝塔山,建党百年路上,红色地标遍及祖国大江南北。
         有人说“你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会融入你的灵魂,也会成为你的人生。”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到贵州的遵义会议会址,再到陕西的延安宝塔山,建党百年路上,红色地标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我曾一步一步,用双脚感受这片红色大地,我愿一点一滴,用初心感悟这段革命历史。
我曾去过中共一大会址,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一大”会议室在楼下客厅,雪白的墙壁,朱红的地板,窗明几净,中间放置着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形会议桌,整个会场显得十分庄严。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一次次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员亦应如此,守初心重在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的力量更能让党员看清前行的道路,驱散迷茫的雾霭。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也许有困难险阻也许有误解委屈,但是党员从来不应忘记自己的使命担当,不惧风雨,不畏荆棘,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书写“为人民谋幸福”的新篇章。
      我曾去过遵义会议会址,那个历史书上看了一次又一次的地方,“红墙,青瓦,翘角飞檐;木门,石柱,抱厦一圈”,当身临其境,看着眼前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给人一种沉静的力量。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路漫漫,犯错误、栽跟头在所难免,切不可为此变得畏首畏尾、宁愿“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那样放弃的不仅是改过自新的机会,更可能错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新机遇、新风景。共产党员一定要练就“不怕错”的担当勇气,敢于啃“硬骨头”、爬“娄山关”,犯错并不可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错也许是一个机会,可以让自己重新认识自我、调整前行方向,正确看待错误与挫折,在逆境中依然能够积极应对、理性判断,从而吸取经验教训、练就过硬心理素质,走向成熟、勇挑重担。
      我曾去过宝塔山,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听导游讲解,在上世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寻求真理来到宝塔山下、来到延河之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之中。从1935年10月落脚陕北时,中央红军仅剩7000余人,到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时,人民军队兵力已达280万,解放全中国胜利在望,巍峨屹立的宝塔山,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延安岁月,更让人感动的是,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种精神历久弥新,继承“延安精神”,党员干部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担当,走在前列示范在前,要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继承优良传统, 磨砺自我锤炼自身,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年轻干部的使命,实现对人民的承诺,践行对人民的宗旨。
我曾去过一些地方,但还有一些地方尚未到达,前行的道路还长还远,前进的步伐不敢停滞,唯有前行、前行、继续前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愿以吾辈芳华,接续奋斗,再启辉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