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物>基层人物>

“只提地点不提人”,保密与防疫亦可兼得

时间:2021-01-26 17:30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公开透明与信息保密如何兼顾,一直是疫情防控中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近日,上海为防疫与保密兼得提供了“上海答案”,即在疫情防控中“只提地点不提人”。
       公开透明与信息保密如何兼顾,一直是疫情防控中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近日,上海为防疫与保密兼得提供了“上海答案”,即在疫情防控中“只提地点不提人”。实际上,疫情防控充分运用科学手段、启动有效机制,相关感染者、接触人都已经利用流行病学追踪机制隔离到位。言下之意,普通群众已经不可能接触到已经被查明的感染或接触对象。在此种情况下,“只提地点不提人”既能够有效维护相关对象的隐私和切身利益,又能够为群众指明存在风险区的地方,从而有效做好防患。所以说,“只提地点不提人”显然是疫情防控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办法。
     有个基本的原则,也是疫情防控必须要声明的基本精神:我们共同面对的敌人是病毒,也不是患上新冠肺炎的病人,也不是无辜被病毒感染的普通群众。之前,四川公布过3例患者,其中赵女士因出入酒吧而造人肉,引来恶意中伤、诽谤谣言,给新冠病毒患者“伤口撒盐”,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和权益,也催生了网络乌烟瘴气。此外,让公众把目光聚焦到“地”,就是让人们对病毒“源地”盯紧,把精力和共情放在病毒本身。
     所以说,“只提地点不提人”是防疫更为人性化、合理化的“升级版”,召见疫情防控的温度和热度。不得不说,“只提地点不提人”防疫举措的有效探索,也标注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不断成熟和健全。不能否定,尽管2020年我们同病毒打交道获取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对于如何防范病毒危险,体现人文性和烟火气,在科学防控、理性管控与保护隐私、彰显法治上权衡机制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防疫公众心理、医疗体系、顶层设计等不断提升和完备,防疫可以在工作保密和科学透明取得某种融合联动。
    从“只提地点不提人”足以看出,“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只要多站在疫情防控大局上思考,多替普通群众着想,一方面能够将信息正确无误的传递给公众,不产生某种误解和非议;另一方面又能够凝心聚力、消除恐慌,让公众支持和助力防疫大局,这考验地方相关部门尤其是防疫指挥部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只提地点不提人”的确做到了两者相容、兼蓄并得。
      当然,“只提地点不提人”把目标和矛盾聚焦到“地”而非“人”,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防疫举措。但是,也得防止因某种“地缘标签”效应,导致少数因防疫紧绷情绪滋生焦虑的群众,容易将“地”方周边的人贴上某种歧视的标签。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武汉防疫初期,网络就有少数嘲讽的段子和帖子。在“只提地点不提人”的防疫语境里,同样也得提前谋划、周密考量,教育引导群众把防疫的精力与眼光放在“地”上,不做“外延”和“连坐”文章,否则又会陷入一场由“地”及“人”的戏谑、嘲讽、排斥、贴标签等网络暴力风。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