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8日电 题:看浙西“余东画村”里的“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新华社记者魏董华、郑梦雨
这是余东村建筑墙壁上的农民画“大公鸡”(5月11日摄)。新华社发 鲜红的大公鸡栩栩如生,金黄的稻穗映出农民丰收的笑靥,绿水青山间流淌着江南风光……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街巷间随处可见一幅幅色彩浓烈的墙画。 这些墙画出自当地村民之手。他们踩着梯子,手握画笔,在一面面白墙上画出极富乡土气息的艺术画。“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卧室当画室,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 “越来越整洁的乡村环境,越来越富裕的农民生活,正是十九届六中全会描绘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晓勤说,过去,村里主要以种植水稻、柑橘和扎龙灯狮灯手工业为主。20世纪六七十年代衢州文化馆下乡组织绘画培训,这颗农民画的种子开花结果至今已50多年。
10月16日,游览“小火车”穿行在余东村。新华社发 如今,800多人的余东村,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有300多人,其中骨干成员48位,中国美协会员1位,还有6位农民画家入选“浙江省民间优秀艺术人才”。 村民余云梅没想到,通过画画,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村庄的风貌。“过去丈夫外出打工,我留在村里看着自家橘园。”如今,她从一个普通村妇变成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一年仅绘墙画就能收入十余万元。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幅画如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带动老百姓走上“共富”之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到“促进共同富裕”。浙江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正是解决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柯城区沟溪乡党委副书记陈国刚说,外地考察团队问得最多的是“你们投了多少钱”,但余东的做法不是靠堆钱,而是挖掘沉睡的农村资源。 “全国有不少农民画村,但一幅画真正带动地方百姓致富的却不多。”陈国刚说,不去挖掘每个村独特的优势,“金点子”就是在沉睡。通过“市场化的大脑”唤起村民共同建设的积极性才是关键。
这是印有农民画图案的徽章、手机壳、笔记本等文创衍生品(4月2日摄)。新华社发 记者在当地开发的农民画线上交易平台看到印有农民画图案的餐具、手提包、相框等衍生品,一条“农民画+”的产业链正逐渐形成。 光靠卖画不行。当地村干部说,余东的创新在于做活一条时尚的农民画产业链,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卖旅游。 陈国刚说,当地共开发出80多种农民画文创产品,与杭州万事利丝绸联手开发农民画丝巾等产品,还把农民画“搬”进了华为手机壁纸商城。 数据显示,2020年余东农民画及文创产品产值超过1500万元,农民增收1万余元。农民画产业美了乡村,富了农民,余东村也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的典范乡村。 2021年“五一”期间,余东村接待游客1.5万人,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收入近120万元,农民画文创产品更是热销。
这是余东村中国乡村美术馆(无人机照片,4月2日摄)。新华社发 如今,余东村农民画已经走出村域,走进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和国际文化艺术节等舞台。据悉,当地人社局还将对农民画家进行职业等级认定,农民画也被纳入当地职业培训项目。 余东村乡村振兴的画布也越铺越大,辐射周边更多乡村,结合各村特色产业,开发出农民画碗瓷等产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柯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继红说,2020年9月,余东村启动未来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技术“上色”,这座以农民画驱动的乡村,未来将呈现更多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看浙西“余东画村”里的“乡村毕加索”如何点墨成金
时间:2021-11-29 09:50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魏董华、郑梦雨 点击:
次
鲜红的大公鸡栩栩如生,金黄的稻穗映出农民丰收的笑靥,绿水青山间流淌着江南风光……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浙江西部山区的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街巷间随处可见一幅幅色彩浓烈的墙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聚焦《“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举措...
- 看浙西“余东画村”里的“乡村毕加索”如何点
鲜红的大公鸡栩栩如生,金黄的稻穗映出农民丰收的笑靥,绿水青山间流淌着江南风光……...
- 热血沃黑土—-北大荒精神述评
70余年来,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生命谱写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用汗水和热血...
- 振兴热土的新力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时,有这样一群人,把乡土当热土,从城里来到农田地头,在刚刚脱...
- 我国发布未来5年家政兴农行动计划
商务部等14部门9日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7项22条工作举...
- 透视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走进乡村,隐居田园,品尝农家饭菜,体...
-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