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信息化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国民生计的大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2011致富项目,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部手机,搞定大棚蔬菜种植;一点鼠标,农技知识随时浏览;一通电话,农产品交易轻松实现……中国电信推出的智能农业应用,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武装到了延续几千年的劳动生产上。 提高效率转变发展方式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智能农业应用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中国评论网,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在智能农业应用中致富信息,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如此一来,农业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智能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而言,这样的体会尤为深刻。与传统方式相比,远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据不完全统计,引入中国电信智能化应用后,董浜镇一年每亩地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了10个工日,菜农逐步走上了“体面种田、快乐生活”之路。 智能农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近两年的潜心发展,董浜的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营销、生态观光等融合发展已初具规模。实践证明,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智能农业应用,在引领现代农业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的进程中,正显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智能农业助力绿色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致富之路,农业灌溉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导致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40%。如果根据监测土壤墒情信息,实时控制灌溉时机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而人工定时测量墒情,不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做不到实时监控。 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结合3G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使农业种植中的监控管理不再受到时空局限,根据大棚或其他种植区微传感器采集的详实数据,点击手机屏幕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遥控节水灌溉、施肥、二氧化碳、水泵、风机等田间设施。此外,中国电信还通过3G技术和网络实现了对节水灌溉及圩区排涝实时远程监控。 总而言之,实现土壤墒情的连续在线监测,农田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控制,既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缓解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规划,中国电信智能农业应用中的管理平台分为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农业信息推送系统、农业信息共享系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七大系统。未来,围绕系统建立起来的“绿色产业链”将让现代农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传统农业转型的催化剂 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9亿左右,其中半数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对信息化尤其是智能农业应用的需求巨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表示,通过智能农业的应用,可缩小城市与农村、发达与发展地区间的差异,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还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与此同时,网上农技站的建立,使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农业咨询、农产品交易、生产资料交易、专家咨询、农村用工、农民娱乐等服务。农户不但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咨询,及时获取专家和其他企业的回答,还可以依托新视通、网络视讯、电话收音机以及宽带、短信等载体进行直播收听及收看,随时随地得到专家的远程指导和诊断。 此外,中国电信大力发展农村通信,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减小和消除信息鸿沟,有效促进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满足农村基本语音业务通信需求的同时,中国电信致力于持续、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的水平,开展“千乡万村”信息示范工程,率先全面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使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村。 中国电信推出的“信息田园”业务,依托中国电信遍布乡村的农村服务支局点,整合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科技、教育、市场等信息资源,用语音、短信息、电话收音机、宽带网络等方式,搭建促农致富的“科技金桥”。 总体而言,从早年的“村通工程”,到后来的信息下乡,再到当下各地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下乡,一直以来,运营商都是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先锋和主力军。智能农业应用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物联网”下乡的具体体现。虽然目前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发展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产业化难题,但是中国电信已经迈出了可贵的一步。相应地,农业物联网的巨大需求也为运营商的物联网规模商用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物联网打造智能农业应用 提高效率转变发展方式
时间:2011-09-24 03:2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次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信息化更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国民生计的大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这个“三夏”,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小麦抢收,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奔走在田间;玉米播种,无人驾驶农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高...
- 夏粮旺季收购进入集中上量阶段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目前,夏粮旺季收购已进入集中上量阶段,收购工作组织...
- 全国夏收进度已过九成五 中国粮仓装满中国粮
【奔跑的“三夏”】中国丰收地图:中国粮仓 装满中国粮...
- 风吹麦香,传递丰收的消息,网友热议今年麦收
——“喜看丰收粮满仓!”...
- 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1.86亿亩
日机收面积2170万亩,当日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8.9万台。安徽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过...
- 水润沃野保粮丰——我国夯实夏粮丰收水利根基
当下正值“三夏”抢收抢种关键时期,水利部门继续积极做好农业生产灌溉、加强水旱灾害...
- 这个“三夏”,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