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14日电 题:不负农时不负春 燕赵春耕正当时 新华社记者赵鸿宇、郭雅茹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燕赵大地农田上机声隆隆,农民们抢抓农时,一幅上下齐心、努力耕耘的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粮食产量已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为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继续提升,河北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布局绿色防控、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助力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农技入户 “你承包的农田中有一部分沙壤土,保水性差,现在就要浇水,但大水漫灌会降低地温,不建议使用。可喷灌3个多小时,并喷施叶面肥促进小麦增根、长叶。”在邢台市南和区胡佃村种粮大户王国强的麦田里,南和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温春爽根据不同地块墒情和苗情给出建议。 王国强说,他种植了1600多亩小麦,按照此前经验,要等气温稳定回升后,再统一浇水,但前段时间降水较少,不同地块麦苗长势不同,有些发愁,听了农技人员的精准指导,感觉有了头绪。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胡佃村的农民在驾驶农业机械喷洒药品。(新华社记者 郭雅茹摄)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河北冬小麦总体长势不错,但也有一些麦苗出现冻害,个别地块墒情不足。为此,河北统筹137个县级粮食科技服务团、1766个乡镇粮食科技服务站、4.5万名村级科技专员,每周开展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活动,因时、因地、因苗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建议。 鸡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田平增说,由于冬季气温较低,鸡泽县小部分麦苗轻微受冻,为确保春管顺利进行,他们春节过后就组织农户对受冻麦苗进行压实作业,并去除枯叶,促使小麦返青。“通过提前介入,目前受冻麦苗已经恢复正常生长,基本上不会影响粮食产量。” 科技助力 在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3000亩麦田里,几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作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晓松说,今年合作社试行无人农机进行田间管理,不仅更加省时省力、节水节肥,还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工作人员张哲在利用无人机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摄) 在曲周县郎屯村千亩小麦种植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张哲正在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巡田。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诊断苗情,土壤墒情仪精准测定麦田墒情,农田中的物联网设备及时感知温度、湿度,这些数据能真实反映农作物生长情况。”张哲说,他们根据相关数据,向农户精准推荐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天气信息系统、农业大数据等,开发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农户。馆陶县东广才村种粮大户范月青说,她种植了3000亩地,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能够及时了解天气预警、病虫害预警,哪个地块进行了农事作业,还可以在上面标注,为粮食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小麦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用手机就能搞定。”秦皇岛市抚宁区大所庄村种植大户方圆说,他种植了1000亩小麦,通过手机软件操作智能滴灌设备,能精准控制每口井的出水时间和出水量,满足不同长势小麦的浇灌需求。 绿色防控 在大名县万中村种粮大户孙彦先的麦田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带太阳能板的杀虫灯。孙彦先说,杀虫灯利用昆虫趋光、趋波、趋色等原理,针对不同昆虫使用不同光源,引诱害虫扑向电网,达到杀虫目的。目前他种植的400亩地共安装10盏杀虫灯,安装之后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作物品质。 “以前我们这里的小麦经常出现根腐病、纹枯病等,需要用不少农药。”易县高陌村种粮大户姚永志说,2021年秋季,他开始小范围尝试小麦种子“二次包衣”,即在播种前,将种子与一些药剂进行搅拌,达到精准抗击病虫害的效果。2022年,他种植的小麦长势格外好,今年,他全面推广小麦种子“二次包衣”,对今年小麦长势充满信心。 河北省首席小麦专家郭进考分析,通过“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可使小麦达到绿色增产的效果。2022年河北省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还进行了二次作业,全省小麦千粒重提高了1.5克左右。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非洲频道 | 欧洲频道 | 区块链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民政工会 | 运动竞技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科技工业 | 建设兵团 | 投资发展 | 脱贫攻坚 | 产业联盟 | 网络金融 | 智慧城市 | 实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国际交流 | 会议专题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春耕备耕丨不负农时不负春 燕赵春耕正当时
时间:2023-03-14 12:23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赵鸿宇、郭雅茹 点击:
次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燕赵大地农田上机声隆隆,农民们抢抓农时,一幅上下齐心、努力耕耘的画卷徐徐展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新农田 新技术 新业态——感受黑土地上的“春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农安县的巴吉垒镇,地头上挖掘机正将田边的沟渠挖深扩宽,清理淤...
- 春耕备耕丨不负农时不负春 燕赵春耕正当时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燕赵大地农田上机声隆隆,农民们抢抓农时,一幅上下齐心、努力耕...
- 人勤春来早 备耕正当时
——各地各部门抓早抓实谋划粮食生产综述。...
- 河南省光山县:油茶富民路越走越宽
打了几十年零工的河南省光山县农民黄友德现在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该县的司马...
- 奋力书写黑土地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黑龙江篇。...
- 我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 已完成意向面积的85%
立夏小满正栽秧。在当前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稳住粮...
- 新农田 新技术 新业态——感受黑土地上的“春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chinarevie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40115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