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频道>陕西>时尚>

解决产业扶贫“产后症”

时间:2021-01-07 16:50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破解产业扶贫“产后症”,关键得下好“先手棋”,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在肆意滥用、造短平快等问题上盯紧盯牢,切实保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蛋鸡”,结出“金果果”。
      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致富载体,也是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工程”。但是在现实产业扶贫中,不乏存在少数“产后症”的问题。比如,有的有产业无产品,扶贫产业和摊子有很多,仍后劲不足、前景不广,容易早产、夭折,无法成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摇钱树”;再如,有的有产品无商品,扶贫产业千面一律、农业产品同质内卷,土特产“不特”,大同小异,导致难以销售出去;还如,有的经济无效益,运营成本过高、粗放型经营,小规模单打独斗、缺乏抗风险能力,经济效益低、利润单薄,甚至投入比产出大,给贫困群众造成新压力和负担等等。因此,夯实脱贫攻坚基石,要着力解决产业扶贫“产后症”。
      经过8年努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胜利,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第一个年头。统筹巩固提升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生活水平、经济收入不降,推动产业扶贫持久发展,必然要在保障产业长久性、持续性、竞争力等上面下功夫,切实推动产业优化整合、升级改造。尤其,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给扶贫产业添了一道“加试题”,更应把准产业扶贫“产后症”脉搏,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切实让产业扶贫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
产业扶贫“产后症”表现在产业链上,实则在地方作风上。事实上,由于个别地方领导干部一味贪大求快、急功近利,对产业扶贫缺乏统筹谋划、协调融合,习惯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抓产业扶贫,系统思想、整体观念不够,导致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不结果”,严重影响了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对产业扶贫后续不重视,同质化、内卷化竞争严重,造成产品品质不高、卖相不好、市场不广,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好,等等。因此,产业扶贫“产后症”是前置环节出了问题,关键还得从源头梳理,对相关产业进行梳理整合,提升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切实增强产业扶贫综合效能。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乡村脱贫攻坚事业离不开广大专业性人才托举,发展乡村扶贫产业同样少不了引进懂经营、会市场、能生产、善销售的人才队伍。解决产业扶贫“产业症”,通过倾向性政策吸纳更多人才回巢乡村,为扶贫产业品质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畅通产品销售渠道等注入新动能、新血液。毕竟,产业扶贫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抓好产业扶贫、壮大扶贫产业,还是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经风雨、见世面。
    破解产业扶贫“产后症”,关键得下好“先手棋”,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在肆意滥用、造短平快等问题上盯紧盯牢,切实保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蛋鸡”,结出“金果果”。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