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平捐献遗体,是不留遗憾的共产党员

时间:2021-07-20 15:47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郭喜林 点击:
作为中共党员的新闻工作者,王振平不仅在新闻工作中勤奋敬业,深受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好评,而且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后弥留之际,他却把捐献遗体当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委托家人实现他的夙愿。在王振平同志身上,什么最珍贵?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有一口气
       据新乡日报2021年7月17日报道,7月16日,在新乡红十字纪念苑,新乡日报社记者部原主任王振平的亲属及生前好友在这里送他最后一程。王振平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新乡红十字纪念苑捐献者纪念碑上。7月12日,与病魔斗争了3年多的王振平停止了呼吸,年仅58岁。他的遗体被抬上迎接他的汽车,亲人们目送他渐渐远去,“他生前的遗愿就是去世后捐献遗体,为医学作贡献。我们帮他完成了这个遗愿。”王振平的爱人李霞平静地说。
      作为中共党员的新闻工作者,王振平不仅在新闻工作中勤奋敬业,深受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好评,而且在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后弥留之际,他却把捐献遗体当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委托家人实现他的夙愿。在王振平同志身上,什么最珍贵?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他没有物质财富留给妻子和儿女,他只能留给他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没有想到多年咳嗽就是病魔缠身,他没想到肺部纤维化竟然会让他英年早逝。他不是不想去医院尽早就诊,而是因为他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更是因为他不愿意撂下手头的工作,让工作受到影响。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的“认真”二字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座右铭,只有认真才能不辜负党报的形象,才能不愧对广大读者。党报既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又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我们党最准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丝毫马虎不得。所以,只要是王振平同志负责的版面和每一篇稿件,都会让报社领导放心,并让读者获得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所以,王振平在比他年龄小的同事心里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好大哥,在比他年龄大的同事心里永远是亲密无间的好老弟。助人为乐是他的本分,他不会拒绝别人的正当请求。
     尤其是新闻爱好者的投稿,王振平同志能一视同仁,以质选稿。因此,当许多新闻爱好者得知王振平去世的噩耗时,大家在微信群里纷纷表示沉痛哀悼。尤其是王振平选择捐献遗体的行为,让大家深受感动。他的英年早逝,让新乡市新闻界失去了一位对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让同事和朋友们失去了一位可以说掏心窝子话的挚友。
     大家知道,只有更多人自愿捐献遗体,才能让医学研究工作者通过解剖化验分析,找到更多疾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应当如何预防和进行科学治疗。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在感情和思想上突破传统观念。所以,捐献遗体者仍然是少数人。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振平同志用共产党员无神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战胜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毫不犹豫选择了遗体捐献,并得到了家属的一致同意与大力支持。
      其实,只要细想一下,人们就会明白,人死之后要火化,火化之后只能供后人祭奠,就失去了其他有意义的社会价值。如果选择遗体捐献,既能为医学研究做贡献,又不影响把剩余部分进行火化供后人祭奠。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折磨,为我国的医学科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记得,雷锋同志生前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现在想来,新乡日报记者部原主任王振平同志就是名副其实的雷锋精神传人。而且,王振平同志更是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自己人生价值的优秀共产党员;而且,他就是我们身边学习的好榜样。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如何为党旗增光,死而后已,死而无憾,王振平同志做出了身先士卒的榜样。作为共产党员,不能一死了之,还应该用捐献遗体的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共产党员,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因此,王振平同志必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王振平同志,您安息吧!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