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故乡的苦衷

时间:2023-05-20 16:5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郭喜林 点击:
故乡就像一个棉花糖,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又怕掉在地上;故乡就像一块磁铁石,让人无法摆脱它的吸引力。
     故乡就像一个棉花糖,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又怕掉在地上;故乡就像一块磁铁石,让人无法摆脱它的吸引力。
     守望故乡,已经拥有23725个日夜,它却依然没有发生我们理想中的变化。一个穷字,让故乡人始终没有摆脱贫富差距的束缚。唯一一个变化,就是新房子盖得越来越多,祖宗留下来的600多年老房子现在却没人居住,而且一个又一个老院子里的老房子变成了我们不想看到的残垣断壁。
     守望拥有1000多口人的东土河村,现在留在村里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多是老弱病残的老年人。绝大多数男女老少都到城里享受幸福生活了,村里大街小巷却显得更加冷清。
     现在唯一显示出东土河村人来人往的时候,只有每年清明节上坟祭祖的那几天。而且,很多年轻人回家祭奠亲人都是开着自家买的小汽车衣锦还乡的。可以说,现在东土河村外出打工者拥有的小汽车数量,可能比计划经济时期晋城县的小汽车还要多。
     但是,每家每户拥有的小汽车却无法掩饰这个太行山村的孤独与凄凉景象。我们一次又一次从外省回到老家,总希望它焕发出勃勃生机,总希望它能尽快恢复往日的人丁兴旺景象,总希望大家见面之后,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总希望乡村振兴能让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去自主创业。
     而且,更希望故乡人能守住老院子里的老房子不再继续坍塌。因为,每一个老院子的老房子里都有着感动人心的心酸往事;因为,每一个老院子里的老房子都承载着祖宗在东土河村安家落户的历史苍生。老祖宗为开垦一坡又一坡的2000多亩山坡梯田耗费了多少心血,我们只要站在高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祖宗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真是煞费苦心,经历了千辛万苦。子孙后代之所以有饭吃,是因为老祖宗开垦了足以能养活子孙后代的土地。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先辈靠着2000多亩山坡梯田,向八路军捐献了足够的军粮,并未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如今,村里干部们想搞红色旅游。但是,他们手里却没有开发旅游资源的资金。可以说,搞红色旅游开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管已经断断续续搞了十来多年,但至今却没有发生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几个人为村干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而且在河南科技大学任教授的本家兄弟为村里制定了三个阶段的书面发展规划,但是村干部们没有敢想敢干的自信和勇气。所以,发展规划只能躺在纸面上“睡大觉”。
    守望故乡,我们真的很着急,但却不知道如何帮助村里旧貌换新颜。因为,我们不是大款和富豪,无法拿出巨额资金予以帮扶。所以,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总觉得欠下了故乡的债,总觉得自己是无能之辈,总觉得愧对故乡的养育之恩。因此,村干部对于我们提议召开老家高质量科学发展研讨会的建议毫无兴趣。或许,在他们眼里只有钱才能摆平所有的问题,人的精神财富是一文不值的。
    因此,守望故乡发生变化的无奈,只能年复一年变成思想里的一种虚幻和挥之不去的心病。往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们真想把它找回来,但却不知道究竟应该到哪里去找。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