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自律生物钟”,破解“节后综合征”

时间:2023-10-06 21:56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十一长假余额不足,节日进度条加载完毕。经过8天假期,不少人表示“不想上班”,沉浸在节日放松状态难以自拔,滋生抗拒上班的情绪和心态,节后综合征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十一长假余额不足,节日进度条加载完毕。经过8天假期,不少人表示“不想上班”,沉浸在节日放松状态难以自拔,滋生抗拒上班的情绪和心态,节后综合征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一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快速进入节奏、回归“满血状态”,必然要率先打破“节后综合征”,拿出一如既往的服务作风和一以贯之的实干精神,方能站好工作岗位、赢得群众答应。否则,松散懈怠、不思进取,势必会影响机关单位良好作风。
      节后综合征是作风考点,更见政治本色和初心使命。不得不说,节后综合征始于生物钟打乱。日常工作饱满状态,恪尽职守、严格要求、强化修身,把职责和使命牢记于心、牢抓于手。8天假期休闲放松,缺少上下班制度和工作纪律约束,难免会“嗨到深夜睡,睡到自然醒”,打破“朝九晚五”惯性节奏,一旦被“节后综合征”裹挟和吞噬,无法收心和调整,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故此,破解“节后综合征”不仅考验定力,更是一次作风锤炼。
      自律是最好的“生物钟”。生物钟被打乱,正是放松休闲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调整生物钟,同样要靠自律来解锁和修复。为何大部分党员干部能立马“满血”、快速进入角色,正是因为心中装着群众、怀着使命,一颗初心“加速器”,提升了干事精气神,方能冲破“节后综合征”的困扰与缠绕。相反,少数党员干部“残血”上岗,迟到早退者有之、浑浑噩噩者有之、迷茫惆怅者有之、萎靡不振者有之,种种与初心不符、实干担当形象相悖的姿态,正是缺乏自律性和自我砥砺。
    时时放心不下,自然不犹豫、不彷徨。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自律的动力。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休假是为了重整心态,更好出发,拿出更加状态服务群众、干好实事。身体可以彻底放松,但责任与精神不可丢弃。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只要群众有需要,随时都能站出来、顶上去、冲在前,这才是一名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正确方式,也是打破节后综合征最好的“灵丹妙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是为民谋福的信念、是攻坚克难的信心、是实干担当的信守,一个小小的“节后综合征”终究抵挡不了服务群众、造福一方、推动发展的大大使命。调好“自律生物钟”,唤醒“沉睡8天的灵魂”并非难事,有道是“为之则易,不为则难”,保持过硬作风和崇高信念,莫当“装睡的人”,那么就能走出“贪睡的路上”,走进实干进取之路。总之,节后更是“节点”,试炼党员干部精神作风和价值取向,自律自强、自信自立、自省自惕,为履职尽责、担当进取、造福群众接续奋斗。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