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材料美化”的形式主义怪圈

时间:2018-01-09 16:36来源:中评网 作者:邹云 点击:
无论是写领导讲话还是整理文件报告,必须让文章合辙押韵、对仗华丽;到哪里都有专门负责写材料的人,连科级单位都设了“办公厅”;三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硬拉到两三千字,大谈特谈领导如何重视……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文牍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严重,“空心笔杆子”
     纠治“注水材料”,挤干 “政绩水分”,也是这一轮查找和整改“四风”突出问题的重要任务。(1月8日  新华网)
无论是写领导讲话还是整理文件报告,必须让文章合辙押韵、对仗华丽;到哪里都有专门负责写材料的人,连科级单位都设了“办公厅”;三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硬拉到两三千字,大谈特谈领导如何重视……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文牍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严重,“空心笔杆子”问题应当引起警惕。
如今,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不重实效重包装、不看做的看写的、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的“材料政绩”现象普遍存在。工作刚开始,“亮点”就整理出来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任务刚部署,“成效”就汇总好了;上级会议精神刚传达,“落实”就总结到位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份好的材料对囊括的工作确实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一份客观全面的的材料也能让别人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清晰的认识,帮助人们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但所谓过犹不及,如果把写材料看得比实干还重要,甚至“兵马”未动,“材料”先行,只一门心思搞“材料政绩”工程,这就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君不见,一到年底,面对上级的检查考核,一些单位领导汇报起来头头是道,口沫横飞,拿出的工作成果、工作政绩更是一大摞,里面的内容无比详尽厚实,有全面细致的工作报告,实施细则、会议纪要、领导视察图片、活动照片等等,至于工作实际成效到底如何,则不甚了了,好端端的年终考核硬生生变成了材料考核!
“材料政绩”缘何有市场?说白了,写材料比干工作跑得快,靠胡编乱造、自我吹嘘去谋求上级肯定,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出一辙,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些领导干部和部门总喜欢“短平快”,不考虑实情,也不深入实际,采取下达任务和汇报成果同时进行、不看实效看材料等做法,不仅容易应付考核,也容易博得上级领导的注意。于是,有的领导干部就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计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甚至弄虚作假以博得虚名。这一荒诞不经的背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西部某县,当地政府急于出扶贫成果,硬生生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通过虚假材料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事实说明,“材料政绩”欺上瞒下、误事误民,不利于工作推进,也有损群众利益。此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歪风为害不小,不能任其蔓延滋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
1983年底,刚刚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提议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提出要“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随后,在县委工作会议上,他又明确提出,“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时至今日,这种“注重工作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实干精神,依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法宝”。而要治理“材料政绩”乱象,除要端正部分领导干部跑偏的政绩观,也需要在精准考核的制度设计上下功夫 ,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建立动态的目标和绩效考核评分体系。对于“想的说成真的”的所谓成效,不仅要进行加倍扣分,而且对相关责任领导进行追责问责。惟有如此,才能杜绝一些领导干部想当然,才能在干事创业中真正实起来。
把责任扛在肩上,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改革政绩考核机制,让优者上、庸者下,让奋发有为者得到重用,让弄虚作假者没有市场,才能真正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