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潘韵的山水人生

时间:2023-07-17 12:12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主任记者 常诚 点击:
潘韵先生是当年民国画坛的明星,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
       潘韵 (1905— 1985) 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 年上海 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 年起,先后任因抗战迁入四川磐溪的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1942年旧教育部扱批为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 年 3 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潘先生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临摹和鉴赏,充分掌握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他在新华艺专学习期间又接收了西洋绘画的影响,在学习中临摹与写生并重,造型与笔墨互补,从而提高了造型能力。他在上世纪40年代入川参加国立艺专教学队伍之后,就更加注意观察生活,体贴自然,到自然中去直接写生,收集素材,为山水画和人物画创作作准备。因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能像李可染先生那样去画抗日宣传画(如《前哨雄姿》和《高风亮节》等画),在山水画方面创作了《孟良梯奇险》、《黑白二水洗牛心》、《峨嵋清音阁全图》、《飞瀑漱苍崖》等等由写生素材作艺术加工而成的作品。

     潘韵先生一生的创作十分丰富,且他的作品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 功底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作品敢于求变创新,抒情写意,凸显主题。 同时,在构图造型方面也突出个性,使作品具有写实张力。
早在40-50年代初创作的《黑白二水洗牛心》,《万壑千岩白练飞》,《远望接引殿》。《江南农邨布置生产图》,他已是浙派山水、人物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潘韵先生是当年民国画坛的明星,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早在40 - 50 年代初,他已是浙派山水、人物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 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他的一生致力于把中国画从文人、士大夫的金字塔中解脱出来并让其走进民众的广阔天地的艺术理想,他以百姓之心、童心、喜乐心、 平常心作画,让活泼质朴的精神涓涓不息地涌动,大大开拓了中国画的天地,山水、花鸟、人物、金石诗书皆有涉猎且造诣深厚,他笃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旨,寂寞求道、持志敬业,以真气行笔,千笔万笔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达到了“我手写我心”心手双畅的高妙化境。
 
 
潘韵先生擅长山水画创作。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元代倪云林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 。潘先生通过长期的临摹古今山水名画,通过对真山、真水、真树、真石的实际写生和对古代画论的研究,通过长时期创作,深入地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功。正如当时担任中国画系主任的朱金楼先生在后来的一次座谈会上所说:“山水这一门,汪勖予先生去世后,只有潘韵先生独撑门面。”潘先生为了教好山水画,数年来所作“山水画课徒画稿”竟为系里留下280多幅之多。上世纪80年代初,副院长黎冰鸿先生在“潘韵山水画近作展览”座谈会上说:“潘先生创作教学双丰收,值得大家学习。”
 
 
     潘韵 万竿烟雨随着时光的流逝,像潘韵先生这样曾经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做出突 出贡献的大师,他们的身影却逐渐远去,他们的影响也日见隽远。历 史需要不时重温,对他们的纪念就是对我们赖以维系的精神血脉的辨 识,亦是对精神家园的回归。追忆潘韵先生的一生,他的作品和精神 将永远得以传承。  (常诚)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