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提“开水壶”

时间:2023-03-13 17:49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意指有些人做事,缺乏眼力劲、掌握不了分寸、拿捏不到尺寸,习惯靠感觉办事做事,导致工作结果不尽如意,往往把“没开的水壶”当做“开水壶”,耽误了工作进程,也损害了群众利益。
      俗话说,哪壶不开提哪壶。意指有些人做事,缺乏眼力劲、掌握不了分寸、拿捏不到尺寸,习惯靠感觉办事做事,导致工作结果不尽如意,往往把“没开的水壶”当做“开水壶”,耽误了工作进程,也损害了群众利益。从某个程度来说,为民办事、解困破题、推动发展也如“烧开水”,每一项工作落地见效往往有其客观规律和发展进程,任何结果都包涵了付出的积累和艰辛的叠加,缺少恒心和耐力,就难以避免提到“不开的水壶”。
   所见,对党员干部来说,善提“开水壶”,即要掌握办事的“火候”,瞄准工作进展的“苗头”,保持永不懈怠的“定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鼓作气,把工作之水“烧开”,防止出现“差不多”“60分及格”等现象,确保工作结果水到渠成、一抓到底、掷地有声,真真正正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判决、辨析提到“开水壶”,取决于党员干部工作经验、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事实上,个别党员干部对开水“无感”,甚至无法看到工作“沸腾点”,把形式主义、务虚主义等“假沸”现象当做“开水”。且不知,败坏党员干部队伍形象,也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群众体验。
   操百曲而后识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可知,练就识别“开水壶”的火眼金睛,必须拥有过硬的能力本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经历过“开水烫”、啃过“硬骨头”、钻过“矛盾窝”,掌握工作运行规律,把握事物发展方向,预判各种风险和挑战,了解群众所盼所愿,方能瞄准靶心、精准施策、全程管控,才能真正推动工作落地落细,防止剑走偏锋、进入误区,错把“假沸”当“沸腾”,提到“不开的水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识别“开水壶”简单,只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即可。善提工作“开水壶”,往往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久久为功的坚持,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什么程度到了“摘桃子的时候”,却并非易事。这就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年轻干部能力培训和素质锻炼,提升干部抓落实的能力,突出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方能识别“开水壶”、把握“时度效”、确保“高质量”。
   提工作“开水壶”,难免会被开水烫,甚至打翻“开水壶”。故此,坚持替担当者担当,让辛苦者不辛酸,为先驱者撑腰鼓劲,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敢于提“开水壶”、主动揽重活、自觉扛大责,投身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环保等大战大考中,敢于当先锋、敢趟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持续破解地方发展难题、解决群众反映重点热点问题,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百姓群众福祉提好“开水壶”。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