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写作作为一种新型写作方式,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撰写到自动化的智能撰写。专家们预测,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了写作的效率,也使得写作领域有了质的飞跃,最终促使写作范式发生变化。 写作是人类活动,通常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行文——修改——发表”五个阶段。语文课程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写作可以称为通过型。而应考、竞赛写作可称为选拔型,文学创作、投稿类可称为欣赏型。这三种写作,应该是写作的全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小说、剧本、书信等。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从操作层面而言,写作可以这样进行定义:写作,是写作者为实现写作功能而运用思维操作技术和书面语言符号,对表达内容进行语境化展开的修辞性精神创造行为。从本体论层面,从终极的本质意义上,即生命、人性、存在的意义讲,我们可以为写作给出如下的本质性定义: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这个定义要表述的写作原理是,写作行为本身的深层本质在于寻求生命生存的依托,中国古代圣贤所谓“立言不朽”和“发愤著书”体现出来的优秀写作文化精神的最终本质也正是在这里。当代西方学者所谓“我写故我在”的哲学依据也正在这里。 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英文写作等)。就当下而言,学科意义上的“写作”概念已越来越多地指向应用写作这一遍及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实践活动。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先生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创作。另外,文字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进一步讲,是对全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贡献。 然而,传统的写作方式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头脑风暴、文案设计、文字润色等步骤,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用户输入内容自动生成完整的文案,这种自动化的撰写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撰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人为的错误可能导致文案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品牌形象。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分析等技术,可以自动检查文案的语法、拼写、标点等问题,帮助用户避免撰写错误,保证文案质量。传统的手工撰写方式中,往往需要用户自己进行文案设计、创意等工作。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自动推荐文案设计和创意,从而优化文案质量和效果,提高文案的转化率和效益。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式,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已经可以自动推荐词汇、句型、段落等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文案的效果。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写作方面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和目标受众,自动分析受众的偏好和习惯,并生成更加精准的文案内容。当前的人工智能软件主要面向英文等少数语种,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面向更多的语言和文化,例如中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融合其他技术,例如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等,可以让未来写作更加全面、智能化。例如,未来可能出现一种智能写作技术,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的语音输入,自动生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文案。 当前的智能写作技术主要应用于广告文案、新闻稿件、产品说明等领域,例如法律文件、科学论文、小说创作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智能写作技术需要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和更强的领域知识储备。最近,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ChatGPT-4版本,使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写作方面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不断发展;各种平台也会跟随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文本创作的效率和创新性都不断提高。正如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预言的那样:“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届时,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将促使写作范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文/马兰(作者单位:美国布朗大学文学艺术系)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市县巡礼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省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建设兵团 | 科技工业 | 人社保障 | 民政工会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互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物联网 | 一带一路 | 特色小镇 | 会议专题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智慧城市 | 网络金融 | 粤港澳大湾区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雄安新区 | 人工智能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写作范式变化
时间:2023-08-08 10:5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马兰 点击:
次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写作作为一种新型写作方式,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撰写到自动化的智能撰写。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磅礴之力》第八集《文明永续》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积淀...
-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写作范式变化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到“中国节日”系列让传统...
-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启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由中...
- 以中华传统智慧照鉴数字文明未来
——中外嘉宾共谋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文明之治。...
- 略谈孔子的儒家学说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创...
- 《磅礴之力》第八集《文明永续》
- 中央文献网
- 中央编制办
- 国务院台办
- 中央统战部
- 中国长安网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中国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卫生健康委
- 国家司法部
- 国务院新闻办
- 乡村振兴局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旗 帜 网
- 中纪委监察部
- 京东商城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