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综合>研究>

中美德制造三国杀或正式开始

时间:2015-11-03 09:41来源:商业见地网 作者:财经观察员 韩洋 点击:
当中国、美国和德国三个制造业大国都在暗自发力,通过不同形式相继加入战团,一场关乎人类未来产业变革方向和制造业格局的三国杀或正式开始。

中美德制造三国杀或正式开始 商业见地网

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场融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较量已悄悄展开。在这个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技场上,虽无硝烟战火,但也同样充满了惊心动魄的交锋。

作为这场较量的主角,中国、美国和德国三个制造业大国都在暗自发力,通过不同形式相继加入战团,一场关乎人类未来产业变革方向和制造业格局的三国杀或正式开始。

工业4.0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开端,过去几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两大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业智能化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基于CPS(物理信息网络)的智能工厂极大降低了对劳动力依赖、提升了制造个性化和总体生产效率。

工业4.0是工业化制造的“互联网+”,是全球制造业模式重塑的过程,个性化需求将引领大规模制造,美德中率先起航,标准化生产方式将被打破。

简单的说,“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互联网+工业”在德国叫“工业4.0”,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称为“中国制造2025”,其指向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只是在过程中根据各国国情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那么,工业4.0将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呢?按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说未来世界是一个“人体”,那么美国是大脑,德国是心脏,中国就是四肢。

美国工业互联网:侧重的是用户端的大数据。根据大数据信息流分析、决策、开展智能制造。其要素是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决策,更强调传感器系统,大数据分析能力。

德国的工业4.0:侧重生产端的交互。基于自身先进的制造工业,将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和,建设智能工厂系统,使生产过程智能化。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更重视物联网与控制逻辑。

中国“智能制造2025”:基于制造业和互联网技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基本情况,将比德国和美国的模式更为复杂化,将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发展的主线。

纵观历史,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始于18世纪末。1785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将其应用到纺织机等机械设备上,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生产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包括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劳动分工的普及以及批量生产的实现。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1870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屠宰场中出现了一条将牛羊肉分块肢解的作业线。亨利•福特将流水线思想引入T形车生产中,成就了超过1500万辆的销量。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又迎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一直延续至今。

1969年,刚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机床操作工迪克•莫利,为简化繁琐的工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其后20年,以PLC为代表的信息控制技术使得工业实现了自动化,造就了20世纪80-90年代全球制造业的繁荣。

这三次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奠定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地位,中国却由于历史上的内忧外患痛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并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相对滞后。

进入21世纪后,产业界又酝酿起第四次工业革命,2013年以来,各制造业大国暗自较劲、频频出招。

先是德国政府联合企业界发布了《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而后美国五大企业巨头宣布发起工业互联网联盟(简称IIC);紧接着,中国政府推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抑或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联盟”,还是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都将变革的方向瞄准了融合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技术,这将是人类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真正的勇士在直面对手时要勇于亮剑,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场上也是一样。德国是这一轮技术变革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就有人提出“工业4.0”的初步概念,最初的想法只是想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出于对这一概念的重视,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立即联手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代表组成工作组,启动了“工业4.0”研究项目。两年后,“工业4.0”工作组在2013年汉诺威工博会上对外发布了《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标志着德国正式开始实施“工业4.0”战略。

“工业4.0”的核心是一项被称为信息物理系统(简称CPS)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设备相互联通并且连接到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从而将物理资源、数字信息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起“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

2015年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造访了西门子公司位于德国南部安贝格的“智能示范工厂”,这次参观令女总理印象深刻,从而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德国的“工业4.0”。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4.0的焦点呢?评论人士水木然认为,不仅因为它是工业4.0的发源地,而且它可上可下,上可反抗占美国信息技术对本国制造业的入侵,下可压制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

德国希望阻止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配地位。一旦制造业各个环节都被云计算接管,那么美国就是最大的赢家。德国电信副总裁莱昂贝格尔称,假如汽车制造商不能掌握这些核心数据,那么谷歌就会成为赢家,云端平台和云包社区将使工厂沦为信息的附庸。

因此,为了避免被美国阻截性超车,德国正在全力以赴。德国将工业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而且正计划制订推进工业4.0的相关法律,把工业4.0从一项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一致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德国要用“信息物理系统”使生产设备获得智能,使工厂成为一个实现自律分散型系统的“智能工厂”。那时,云计算不过是制造业中的一个使用对象,不会成为掌控生产制造的中枢所在!

与此同时,美国不甘落后随即“出招”。2014年4月,美国的五大产业巨头——AT&T、思科(Cisco)、通用电气(GE)、IBM和英特尔(intel)在波士顿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

作为非营利性开放会员制团体,其设立目的是通过建立开放式互通性标准和通用构架来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自成立以来短短一年间,联盟成员数迅速扩张,从初创的5家发展到来自24个国家的167家。美国发起工业互联网联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谋划。

早在1994年,美国国防部就在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为促进21世纪制造业发展,必须以“灵敏制造”取代“先进制造”,可见其在智能制造方面觉悟相当超前。

2009年4月,刚出任总统的奥巴马提出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同年年底,《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出台。

2011年6月,美国政府又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通过积极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回归美国本土。

2012年3月,奥巴马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旨在建立45个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中心,目前已建成“国家3D打印机制造创新研究所”等三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4年4月,工业互联网联盟顺势成立,美国向着先进制造国家的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水木然指出,美国是工业3.0时代的集大成者,工业3.0是信息技术革命,美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全球。而不仅是德国,乃至整和欧洲都丧失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机遇。

比如在信息产业最活跃的互联网领域,全球市值最大20个互联网企业中没有欧洲企业,欧洲的互联网市场基本被美国企业垄断,德国副部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曾说,德国企业的数据由美国硅谷的四大科技把持,这正是他所担心的。

工业3.0时期,全球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但欧洲企业节节败退。

当前,美国的互联网以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GE、思科、IBM、AT&T英特尔等80多家企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工业互联网与成为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欧洲及德国对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及对未来发展前景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忧虑。

当美、德两国在新技术革命的战场上激战正酣之时,2015年初,中国的连续出招将全球目光吸引到了东方。

3月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8日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经李克强总理签批正式面世。

虽然不少人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对德国“工业4.0”的复制,但事实却是早在德国“工业4.0”尚未诞生的2012年10月,中国政府就已意识到必须提前为下一个技术变革的新纪元进行布局。

组织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开始论证《中国制造2025》中所提的制造强国“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3年11月,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国内首家险公司——众安保险的开业仪式上发问:“互联网+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互联网+”的概念第一次步入大众视线。

2015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将“互联网+”的议案带到了两会上,直接影响了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

今年6月24日,德国机械协会(VDMA)主席在日本说,德国和日本携手应用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德国《世界报》网站也报道称“中国机械制造业严重威胁德国!

德国对付中国制造业的法宝,则是用柔性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碾压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

有人认为中国的人才是优势:中国科技人力和研发人员总数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每年还有大约700万大学毕业生。

而中国一名工程师每年的综合成本(3万美元),仅为美国(30万美元)的十分之一,猛一看这真是“物美价廉”啊!

但水木然认为,中国所谓的“人才”是用自己的尺子衡量的人才,这些所谓的人才在创新和主动方面,差太远了。还有人为中国优势是它有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这实在说不过去,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所有的需求都是大家共享的!

量跃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张捷指出,互联网+被说成是可以整合中国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这个做大做强的逻辑本身没有错,但“互联网”及其产业都是被外国控制的,你的这个做大做强以后是给谁做大做强了呢?

“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就是中国有全产业链,这些产业链在中国土地上外国的资本渗透不进来,而你用“互联网”,即美国因特网,串联起来以后,就是要被他们全部控制了,我们的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不是增强了,而是丧失了!”

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实际是世界车间,再互联网+后,世界车间就更加碎片化变成世界工序了,一个厂子实际上只做几道工序而已,所有的组合是在外国设计公司的网站上规划的。

以往的产品生产流程产业链是上游给下游订单,现在互联网+打破了这个模式,是设计中心给所有的工序订单,设计中心把这个产业链统一了起来,产业链的生态已经彻底改变,是上到下的链状结构变成了单中心了,即以美国因特网上的设计中心为核心的树状结构替代链状结构,顶尖的设计中心控制一切,而中国制造的核心设计,控制产业链的设计中心都在外国,尤其是美国,连制造业强国德国都不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