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媒>传媒产业>

应急式治污暴露急功近利弊病

时间:2018-11-09 12:20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海燕 点击:
污水治理关键要压缩总量、遏制增量,贵在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没有立竿见影之法,没有捷径可走。地方官员须摒弃简单的“封堵”思维,多在污染的源头想对症之法,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并努力把污水治理为净水,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一条排洪渠,从污水横流到现在已经至少12年,被列为黑臭水体的名单也至少有两年以上,在中央环保督察和黑臭水体专项督查都曾经被点名,省长还专门到此调研,但时至今日依然未得到根治。
    仅仅是一条排洪渠污染,不及大江大河的治理难度,而且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还有省长亲自调研督促,已经让山西太原非常被动,面临的治污压力达到空前。按理说,治好这样一条沟渠应该不成问题,可事实却恰好相反,当地的治理效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排洪渠甚至还有一处黑臭污水段,让人不得不为之感叹。
     从督察组现场查看的情况来看,排洪渠之所以会治理不到位,不是治理态度有问题,而是手段措施有缺陷。据了解,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确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沿线的生活污水排污口多,当地只是一一进行封堵,导致一些新出现的排污口未及时堵上,成为黑臭水体的主要来源,正好被督察组人员逮个正着。
    众所周知,治污重在标本兼治,彻底“控源”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只是在半路上封堵,污水总量却未减少,只会换个地方,继续“冒出头来”。明知这种办法无效,却有地方屡试不爽,主要还是应急式治理思维使然。有的地方治污,只求短期见效,只为暂时迎检过关,未从长远出发,未曾想过在根上解决问题,所以才会出现“哪儿有污水,就封堵哪儿”,结果倒逼污水从另一个地方流出来,变相造成“污染转移”尴尬。
    治理思维不变,不管是省长调研也好,市长督导也罢,都必然会出现治污“失灵”现象。这不是懒惰问题,也并非作风弊病,而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治理思路不对,暴露出一些地方领导在治污方面,缺乏长远思考,综合治理思维不足,治本能力欠缺,所以才会陷入“上级指哪儿,自己就打哪儿”的被动应对尴尬局面。一旦有新问题出现,又会把当地弄得措手不及。
    污水治理关键要压缩总量、遏制增量,贵在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没有立竿见影之法,没有捷径可走。地方官员须摒弃简单的“封堵”思维,多在污染的源头想对症之法,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并努力把污水治理为净水,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