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党员干部的自我修养

时间:2018-10-10 11:48来源:中评网 作者:月娟 点击: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担当意识。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我们要做一名有担当的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历史的传承。只有做到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着中央狠抓作风建设,“高压线”、 “紧箍咒” 打破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旧有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加之一些干部趋利避害,在执行上级政策时选择有利的执行,没有利的就搁置,于是不作为和慢作为频频出现。无论不作为也好,慢作为也罢,都是担当精神缺乏的表现,严重阻碍了社会改革发展,害党误国,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务必要有担当精神。要心系群众,将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时任山东省菏泽地位书记的周振兴看到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人,在病重时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肉而吃不上时,自责之下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这个耳光,让我们看到了老书记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正是因为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才会因为群众的冷暖产生愧疚之心。  
    百姓身边无小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如果我们把事关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办好了,就会让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能化解很多社会矛盾,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担当意识。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我们要做一名有担当的干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