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经济观察>

基层干部更应任人唯“贤”

时间:2018-09-07 14:38来源:中评网 作者:黄璧媛 点击:
为了培育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河南博爱县严把选人用人关,突出“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采取绘制干部调整流程图、创新干部推荐提拔机制、建立干部实绩纪实机制、干部执行力建设“软惩处”的“4+”工作法,把敢担当、善作为、勇创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为了培育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干部,河南博爱县严把选人用人关,突出“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采取绘制干部调整流程图、创新干部推荐提拔机制、建立干部实绩纪实机制、干部执行力建设“软惩处”的“4+”工作法,把敢担当、善作为、勇创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2018年9月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任人唯贤”,何谓贤?是做官一辈子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还是只用做到“为官一任,两袖清风”?在笔者看来,“贤”字的意义已远远不只如此单薄,新时代已赋予“贤”这个字更加丰富更加饱满的含义。作为一名干部,作为人民最忠实的公仆,“贤”更多指的是为人民办实事的责任,是为人民办好事的担当,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任人唯贤”,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更是对一名普通基层干部的要求。领导干部起的是统揽全局,把控全场的作用,而普通的基层干部才是具体事项的操作员,才是与群众面对面的人。就算领导的工作安排如何周密、部署如何谨慎,如果真正落实的工作人员不放在心上,随便应付了事,得过且过,那再完美的计划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再惠民的政策也只能是纸上“政策”,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而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思想教育是基础,科学考核是手段,适当容错是保障。
     思想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转变基层干部的信念。思想信念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只有观念改变了,行动才能跟得上。在基层,抱着“得过且过”心态,碌碌无为的干部是存在的,试想一下,一个单位上,哪怕这样的“无为干部”只占十分之一,那这十分之一的存在必然就会阻碍整个单位的进展。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只有从“领导要求我这么做”转变为“我想为人民群众这么做”,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无为”干部。
    科学考核是手段。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是任人唯“贤”的重要手段。既然是科学考核,就要科学、全面,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民主评议阶段。笔者认为的科学考核是既重考评也重实操。考评包括了单位上的民主评议,也包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这一点在一些窗口单位尤为重要。当然了,也要避免因少数群众极端的行为而去否定一个基层干部的工作力。实操指的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一个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模模糊糊的人,还如何全心全意去为人民服务?
     适当容错是保障。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创新就会出现各种新问题,这时就需要适当的容错机制。有了适当容错机制的存在,才能让基层工作人员大胆创新,大胆作为。
任人唯“贤”,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人唯“贤”,任重而道远。笔者深信,通过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敢担当、善作为、勇创新的基层将会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