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从米厂学徒到亿万富豪

时间:2008-12-21 17:20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 点击:
1995年,年近80高龄的王永庆参加五千米长跑,一位108岁高龄的老太太为他加油。   从不名一文的米厂学徒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两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在

1995年,年近80高龄的王永庆参加五千米长跑,一位108岁高龄的老太太为他加油。 从不名一文的米厂学徒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两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传奇式人物。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呢?

关键词一:敲门卖大米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9岁那年,父亲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王永庆15岁那年刚刚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受到日本米店的冲击,王永庆为了招揽客人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淘陈米、洗米缸,于是他的米店从一天卖米不到12斗,发展到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几年下来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的小米店“变身”碾米厂。

王永庆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勇气,在各个行业中“进出”,随后他又从事木材业,眼见竞争加剧立即“见好就收”,转行到了他后来大半辈子一直从事的塑胶行业。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 关键词二:午餐汇报

在随后的半生中,王永庆将一家最初年产1200吨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并将之推入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而几十年来,被全球化工行业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才能顺利“过堂”。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关键词三:多喝一口豆浆

熟悉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对个人生活已经节俭到“抠门”的程度——他觉得长途电话费太贵,不喜欢子女给他打电话;他给子女写信选择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他吃的原则是“简便”,最爱吃家常的卤肉饭;他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

这种节俭在王永庆年轻时就已体现。据说他经常去小店吃早餐,当时的豆浆有加蛋和不加蛋两种,他一般都会先说:“老板,来一碗豆浆,不加蛋的。”老板就会给他端来满满的一碗豆浆,然后他猛喝一口,再对老板说:“加个蛋。”这样一来,加了一个蛋后的豆浆,又涨满了满满的一个碗。王永庆花了同样的钱,却多喝到一口豆浆。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抠门”的富翁,对于慈善事业却从不吝啬。除了在台湾捐赠学校,他还提出要在大陆各地援建1万所小学,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而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塑集团迅速捐款1亿元人民币,也充分体现了“同胞爱、手足情”。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