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除教师获诺贝尔奖”是严肃的人才工作话题

时间:2022-10-15 21:0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首先,这种论调就是建立在“唯帽子、唯名号”的基础上,有种“诺贝尔信奉主义”,什么学术研究、实践成果,统统都抵不上“诺贝尔”的名号和评奖。

 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开除的一名教师,2022年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

有人就开始讥讽西南财经大学,不识好歹,与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等等说辞,让人恨不得钻缝隙。

首先,这种论调就是建立在“唯帽子、唯名号”的基础上,有种“诺贝尔信奉主义”,什么学术研究、实践成果,统统都抵不上“诺贝尔”的名号和评奖。

其实,讨论西南财经大学开除诺贝尔奖获得者,问题根子在于如何“评价人才”的价值导向?

而不是,一味以“诺贝尔奖”来压倒西南财经大学当初的选择。

从有关方面消息来说,这位获奖的教师,开除的理由的是“考核不合格”(当然,需要求证)。

从这点来说,注重人才的实际效益和实践作用,远远比人才身上的标签和帽子、奖项来的重要。

我认为,被开除没有什么毛病。

而且,诺贝尔奖评选机制,本身就添加了西方式政治因素。

我们熟知的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只要是获奖的,必须是“西方政治正确”的。

如果,我们深知诺贝尔奖的“江湖”,懂得了其中也有人情世故、政治因素。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诺贝尔奖的成色和地位。

那么,我们就应该替“诺贝尔”奖感到嘘嘘,一个被开除的职工,竟然也能获奖?

这个奖,有点东西,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应该受到质疑和嘘嘘的,就应该是诺贝尔奖本身,而不是崇尚人才实效、追求人才价值的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有句话,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

当,溜溜完了之后,竟然“考核不达标”,那么就注定了不是“千里马”。

在另外一个江湖里的标准,它竟然有成为了“千里马”。

那么,究竟是哪种人才制度有问题,我不敢说。

起码,人才的价值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不是“键盘的噼啪声”。

总之,不迷信“诺贝尔”,也不跟风起哄、想当然诋毁。

真正要做的事,莫过于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让更多顶尖端、高层次人才涌现出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发挥作用。

不管是“马后炮”式的讽刺西南财经大学,还是“真相性”的否定诺贝尔奖,都是不理性的。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诺贝尔奖机制评选好的一面要汲取,人才流失的弊端也要防止,方是此事件带来最好的思考。

国之大本,唯才取士。诺贝尔奖代表的是对人才的尊崇,而不是人才本身的实用性价值,更何况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西南财经大学开除不合格的职工,不管他发展前景如何,都不能跳出该学校客观发展需要来讨论,否则无疑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但是,我们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一样,都必须保持爱才惜才、重才敬才的作风与品格。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