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很机车啊?品味台湾机车文化

时间:2023-07-10 12:43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记者:黄冰佳 点击:
什么是台湾文化?说到台湾文化你会想起什么呢?看亚洲各国文化中,台湾或许没有一个鲜明的文化标记。浅显地来比喻:在国外说到日本,他们会联想到樱花;韩国可能他们会说到泡菜;中国会说有长城。那台湾呢?有什么样的食物、建筑或是风景,能让台湾在国际间独树一格,马上被
      中国评论网台湾省采编中心北京(记者:黄冰佳)报道  什么是台湾文化?说到台湾文化你会想起什么呢?看亚洲各国文化中,台湾或许没有一个鲜明的文化标记。浅显地来比喻:在国外说到日本,他们会联想到樱花;韩国可能他们会说到泡菜;中国会说有长城。那台湾呢?有什么样的食物、建筑或是风景,能让台湾在国际间独树一格,马上被想起、被提起的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台湾的机车文化。
机车为什么会在台湾大行其道,成为最接地气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在台湾开汽车,不如开机车?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地理约束:台湾岛内多山地,坡高路陡,路面狭窄,汽车过不去,自行车动力不足,小马力的轻巧机车则游刃有余。城市中,交通拥堵,汽车停车一位难求,机车停车则很方便。在台湾,开汽车不如开机车,骑着机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既能感受自然风带来的喜悦,又能把风景收入眼底。何乐而不为呢?
 
    “机车”原本是台语骂人的话,骂人只骂一半,硬ㄠ而成的新名词。因为台湾人多,道路老化拥挤台湾市民喜欢使用“机车”代步,上班时场面很是震撼,喇叭声和马达声非常吵闹,说“某某很机车”就是形容他很罗嗦,像机车一样让人心烦。而且在台湾机车是不能开上国道的,所以也有形容别人“不上道”的意思。
      外出时,一手提机车安全帽,一手挎手包,想去哪,戴上安全帽,发动机车,直奔目的地。台北汽车停车位少价格又贵,只要路程合适,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骑机车出行。整个台湾区区不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有1400万摩托车穿行在繁华都市、海岛乡间。
      据估算在台湾平均每1.58人就拥有一辆机车,如扣除老人小孩等不适用骑行工具的人群几乎要达到每人一辆摩托车了;其中又以女性骑行者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景线,台湾地区的摩托车使用上60%是女性,这是和其他地区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化,温婉的台北姑娘与轻便的机车构成了台北街头别样的风景。
 
       机车几乎就是台湾影视的“固定班底”。喜欢看台剧的小伙伴们一定都对“机车”这个词很熟悉吧。《听说》 《艋舺》 《翻滚吧! 阿信》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刺陵》 等。那么多台湾电影中都有机车的存在,台湾影人们表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在大陆,叫车软件来的都是四轮汽车,而在台湾,却可以叫到两轮的机车。只要你提供出行的起、止点就有顺路的车接送起步价35元(新台币),每公里加10元。台湾几乎适龄驾驶者都有一辆机车,在绿色环保观念的压力下,台湾管理部门一直力推机车减量,但老百姓对机车的需求却一直未减。不减机车,影响环境;减幅太大,“机车族”反弹。目前台湾仍有七成人不习惯搭乘公交,其中近一半选择机车。
     全台湾,是规定机车骑士要戴安全帽的。不戴?被躲在路边的警察抓到了,就是由于台湾严格规定没安全帽就不“行”,所以造成很多只有台湾会出现的怪异景象。
     怪象一:到处都能见到卖安全帽的小贩,几乎是只要机车到得了的地方,就有卖安全帽。让你可以在警察抓到你之前,赶快顺手拈来一顶,十分方便。
     怪象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规定我戴安全帽,但你没规定我安全帽是什么做的?于是,脸盆做的,锅子做的……反正只要是不是纸做的,统统都出现在机车骑士的头上。
     台湾的摩托车使用文化相当深,台湾人与机车的感情早就融入血液当中了。机车已成为台湾岛内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与民众生活融为一体,是反映岛内生活的一面镜子。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