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区房”降温重在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1-08-14 17:08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奚居辉 点击:
近年来,商品房的价居一直是居高不下,三线城市的房价有的已达到每平米2万元左右,就连县城的每平也要达近万元。
       据报道,6月29日北京东城区幼升下结果公布,买了一师附小的,最后被派到了景泰小学;买了和平一小的,结果被派到了九小;买了地坛小学的,被派到分司厅小学……。从7月2日开始,不少北京西城幼升小的学生家长,特别是为了孩子入学买下学区房的家长们却意外发现,孩子被派到了其他片区的普通小学。由此,为高价买“学区房”而懊伤。
     近年来,商品房的价居一直是居高不下,三线城市的房价有的已达到每平米2万元左右,就连县城的每平也要达近万元。尤其是所谓的“学区房”,价格就更高了。有的为了能让孩子上名校,就不惜重金购买这些学校片区的房子。开发商和一些房屋中介也大肆渲染,使“学区房”价格一路飙升。更有甚者,有的开发商与所谓的名校联手,以开办分校的方法,抬高房价。有消息显示,2013年4个月,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海淀区四环内的两栋楼房,两者虽相距20多米,但作为二手房,在交易市场上,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像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南京,学区房价格三倍还多。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家长们不惜自己作出牺牲,要么放弃大房子选择小房子,放弃新房子选择旧房子;要么宁可自己上班绕远路,也要孩子上学方便。无疑,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这种“多校电脑随机派位”的做法,打破了片区就读的格局,将是一剂“学区房”的降温药。
其实,本应没有什么“学区房”。 按照我国的教育布局,是以方便就近为主,一般依据人口居住情况来决定开办学校规模的,确保人人有学上。“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碍。“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在现实教育工作中,这种不公平性确确实实的存在,这才造成所谓的“学区房”价格病毒上涨。近年来,一些地方为抑制“学区房”的价格,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深圳市以“多校划片,教师轮岗”来铲除“学区房”弊端;上海高位学区房下架,按揭额度进度全收紧;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对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息发布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不得发布臆测房地产政策走向和趋势及未经核实的其他相关信息,不得炒作学区房等。但这些都没有使“学区房”市场降温。因此,窃以为,要给“学区房”降温,重在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坚持党政主导。各级党和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责任,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速升级教育硬件设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要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促进均衡发展作重要抓手,创新教师管理考核模式,推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加大对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开展基层一线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程,通过提高一线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力量薄弱乡村地区的教学水平。
  三是要建立一整套机制。发挥社会参与作用,推动校际合作,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来,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网络作用,让教育帮扶能够扩展到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帮扶网络,让更多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望各地党委政府下大力气为民众铲除“学区房”困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奚居辉)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