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只有既学习又实践,才能把企业做到极致

时间:2020-01-15 11:41来源:新华网 作者:宋志平 点击:
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未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出席并演讲。他认为只实践、只信经验的人做不好企业,只学习的人不实践也做不好企业,只有又实践又学习的人,才能把企业做到最

近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未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出席并演讲。他认为只实践、只信经验的人做不好企业,只学习的人不实践也做不好企业,只有又实践又学习的人,才能把企业做到最好,或者做到极致。

 
图片1
图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发言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在企业这么多年的管理生涯中,对于管理教育的一些看法。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大学,尤其是商学院的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也想说说关于教育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第一,管理教育怎么推动企业的发展。我是学化工的,1979年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先做技术员,后做销售员,销售厂长做了七年,然后做北新建材的厂长十年。1993年我从副厂长到厂长,那时我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到底企业的管理是怎么个管法?因为我是技术人员出身,虽然搞了一些年的销售,但对于企业的管理真的不是特别懂。那个时候正好开始了MBA的教育,我是1992年第一批学MBA的。当我1993年做厂长的时候,我跟老师说我不学MBA了,因为现在太忙了,担子太重了。老师跟我说担子越重越应该学习,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就继续把书读了下来。但是我一读就发现,恰恰MBA教的课程是我在管理里面最需要的,也就是说是我过去学的技术里面没有的东西,比如财务管理、现场管理。所以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我觉得很有感觉。同时我感觉到我的部下、我的同事,他们也该学习,不然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你讲一个边际,大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的干部都是技术出身,或者行政管理出身,那时候对于管理知识我们都比较淡薄。后来怎么办呢?我后来就把中层干部,所有够格的统统送到了北大、清华、北方交大读MBA,那时候MBA学费还很低。当时企业送的人也不多,我记得那时候清华一个班有一半是北新建材送去的。让大家都学习,学完以后和我就有共同语言了。我们在管理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帮MBA的学生在管理工厂。

  2002年,我到中国建材做一把手。我的第一件事还是让他们学习,因为我在翻阅中国建材的干部档案时,惊人地发现这些干部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培训。我还是把所有够条件的班子成员统统送去读MBA、EMBA,同时在国家行政学院开启了CEO班,让大家学习。通过这些年的经历,我感觉到在企业里面一定是又实践又学习,所以我提出了就像办学校一样办工厂。把我所有管理的企业一定要像学校一样去管理。

  这么多年我的体会:只实践、只信经验的人做不好企业,只学习的人不实践也做不好企业。只有又实践又学习的人,才能把企业做到最好,或者做到极致。

图为宋志平发表演讲。

图为宋志平发表演讲。

  我学会了用学校的办法做企业的工作,比如总结一些管理经验。像中国建材目前有工作的“武功秘籍”:八大功法,三进管理。从管理里面也能总结出很多的管理模式,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些是从经管学院学的。不停地把这些经验概括总结起来,然后再发给我们的干部和员工,让大家都读,每年翻新一次。我们内部有好多的这种“武功秘籍”,是不印刷,不在外面出版的,只是内部学习的。

  同时中国建材每个月有一次经理月度会,这个月度会大概有50多个经理人一起参加。经理月度会往往大家先报一下KPI,然后总经理安排工作,最后我来给大家“布道”。我“布道”大概是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用我的话给他们讲。我说你们上的都是EMBA的课程,一上就上了十几年,所以这个企业就高度统一了起来。我就给大家讲为什么我说要像办学校一样办工厂,我觉得这是我从经管学校、从商学院里面学到的东西。

  第二,教学相长。我把企业实践的经验带到了商学院,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从事MBA的教育。我是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三届全国MBA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同时我也是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几所学校商学院的教授。在这个商学院里我也经常跟大家讲。围绕着企业家来学习,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觉得企业家把自己的活干好就行了,跑到学校干什么呢?是不是有点沽名钓誉呢?实际我个人的体会,我们的商学院也很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我是主张商学院的老师要到企业里去兼职,所以我也推荐了一些老师到上市公司去做独董。现在很多人都不能做独董,我说老师是最好的独董的选择。就像医学院的老师一样,上午上课,下午临床。我们商学院的老师可以到上市公司里去。同时还有一点,在商学院里和学员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我最最重视的,是在商学院里和大家互动,因为你不知道他想知道什么,但是这些学员如果站起来问你问题,就是他们真想讨论的问题。我每次上课四天半,有一个半天的互动课程,大家上来就提问。半天时间给大家互动,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来学校进行教学并不只是说把我的实践经验介绍给学校里的学生们,我还有一个想法其实是在学校里面能向老师们、向同学们交流更多的知识。所以我用了教学相长,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个老来学校的企业家和一个不来学校的企业家,我觉得他们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今天听了一上午,我说我喜欢来听。有一次北大国发院组织的活动,我在那儿坐了一天,到晚上七点钟,好多人都走了,大家发现怎么宋总一直在那儿坐着听,很多人很感动。因为我喜欢听大家讲,我觉得学校是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个联想的地方,是个难得的地方,企业家应该多来这儿待一待。

  第三,有教无类。也希望我们的学校打开校门,能够为我们的企业多做一些培训。今天林校长讲我们要打开校门,破除边界,我特别赞成。因为学校也好、企业也好,我们都是组织,应该结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学校的商学院有MBA、有EMBA。现在我们又搞了个新词叫EMT,也挺好的。我们有海量的企业,我们有海量的企业家,这么多企业家都需要培训。但我们只有300多所商学院。如果大家只培训MBA和EMBA的话,那么多的企业家怎么办呢?所以我就觉得要打开边界、打开校门,我们的300多家商学院能够培养更多的企业家。教育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他们。所以刚才坐在那儿我跟陈老师说,我说你们都关心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现在有些出了问题,面临一些困难,咱们商学院的教育有没有责任?我们现在有七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行动计划,最后一条就是集中合力改善生态,全社会来支持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商学院要一起培训大家共同来提高。

  市场的活力来源于企业家,特别是来源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我觉得我们可能要拿更多的精力来培训这些企业家,企业家也应该更多地到商学院来接受培训。把商学院、把大学和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中国的未来就在于这两个的结合。如果大学和企业能够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就有未来。去年3月我去美国,到麻省和哈佛,在那儿我想了很多东西。我觉得美国的学校和企业结合得很紧密,我们也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我想概括一下。最初我是把企业当做商学院,从商学院学了一些东西拿到企业里做。后面我也把商学院当做企业,把我在企业的一些经验拿到了商学院。现在因为我不再做企业了,我现在是协会的会长,管着那么多的上市公司,所以现在我希望经济社会应该是“商学院+企业”的模式去做。既按照商学院,也按照企业,结合起来一同做,我们的经济生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编辑:张琦)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