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师恩变“失恩”

时间:2023-08-21 18:05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龚斌 点击: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违规操办“学子宴”“谢师宴”的不正之风,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夯实工作作风,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
     “五子登科,金榜题名!”这是所有老师对莘莘学子最真诚的祝福。
     多年寒窗苦读,莘莘学子终于挤过“独木桥”,纷纷收到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家长、老师们都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同时,“谢师宴”也如七月的天气一样“火热”起来。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孩子升学了,家长想要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谢师宴也就应运而生。“三年的秋冬春夏,我们一起走过,三年的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品尝,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老师们风雨兼程,奔忙于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顾不上欣赏旭日和夕阳留给大地的美景.......”师恩难忘,感怀师恩的方式很多,我们不可将师恩变为“失恩”。
     吃饭在中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人与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之一,是人们互动、往来的一种手段,但师恩和谢师,岂是一餐饭所能承载,谢师宴在“师恩重如山”面前显得多么庸俗。“谢师宴”的纷纷兴起,已经使其悄然变了味,有的家长已经不是单纯地庆祝孩子升学成功,而是借谢师宴的名头收受礼钱,甚至大多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屡踩红线,将其作为敛财、攀比的机会,甚至作为自己贪腐的契机,对奢靡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喜事何必竞奢靡,清茶笑语两相宜。”学子的成功固然可喜可贺,但庆贺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展一次升学礼、召开一次特殊的毕业班会、相互通电话、送贺卡、给老师寄感谢信、开展各类毕业庆典等,我们应倡导不以物质形式来物化师生间的感情,不以物质价格来衡量感恩的程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违规操办“学子宴”“谢师宴”的不正之风,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夯实工作作风,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贵州省紫云自治县四大寨民族中学  龚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